分享

北京记事 智化寺、禄米仓胡同、朱启钤旧居、赵家楼旧址、贡院旧址(一)

 道2和 2021-01-28

这一串地方过去都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但那天却一个挨着一个来到眼皮底下,有点好东西太多、目不暇接的感觉。

这些地方都在北京旧城的最东边,现在来说就是东二环路以西朝阳门到建国门之间的一片胡同区,这些胡同的西头儿是南北向的南小街。

因为单位和家都在西城,所以整个北京东城就很不熟悉。

鲁迅当年的单位和住家也都在西城,但他对东城比我们现在熟悉,来东城的时候也比我们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那时候人们没有电话也没有微信,想和谁聊天就只能大老远跑过去,当面聊,而不是在微信上聊。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北京人去哪儿很大时候是坐地铁,这个也坏事儿。坐地铁去一个地方,地面沿途是什么情况人一无所知,到站了,人糊里糊涂的出来了。过去鲁迅他们那个时代,在城里的话最多也就是坐个洋车,洋车是人拉着在地上跑,速度最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自行车。你坐地铁从宣武门到朝阳门办个事儿,一路上什么都看不到。回来后跟没去过一模一样。前一阵子我偶然坐105路电车从动物园到果子巷。车从西直门外大街过西直门往东走西直门内大街,经过三里河路口、展览路路口、赵登禹路路口,再到新街口南拐。这段路我在地下走地铁四号线当然是走过很多趟,但从地上走却还是第一次。虽然是坐在电车里模模糊糊走一趟,但我觉得收获很大。因为当年鲁迅曾经住过的八道湾胡同就在赵登禹路口南边不远处。因为离动物园很近(那时候是叫三贝子花园),所以鲁迅和周作人家的人三天两头过来玩。他们到三贝子花园去,当然每次都是经过西直门内大街。如果我那天没有坐电车105路,就对西直门内一直没有直观的印象。

我们要去的是建于明朝的智化寺。从朝阳门地铁站出来,我们沿着二环路西边的小胡同往南走着去找智化寺,走到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往右手一拐,就是智化寺。智化寺的地面比它外面的路面要低很多。北京很多古老的建筑都是这样。元代的白塔寺比它外面的阜成门内大街要低三四米。在智化寺转了一圈,印象深刻的是院子里的树。每一进院落里的树种都不一样。能记住的是有两棵丁香,其中的一棵是白丁香,另一棵是紫丁香。还有两棵在寺院里少见的梨树。另外还有海棠或者玉兰。我当时想,如果是春天花开的时候再来看看就好了。要知道,以上所说的那些树都是有年头的古树,而且经过园丁的精心呵护,树干和树冠的造型都相当优美。

智化寺的两棵丁香树之一

智化寺的特色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音乐表演。但我们去的时候,离固定的表演时间还有一阵子。那天的天气相当冷,人都冻得缩手缩脚的,只能不停的走动才能好一些,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寺庙。

在看鲁迅日记的时候,禄米仓胡同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但那天我们是很偶然的走到了禄米仓胡同。来之前我也不知道智化寺就在禄米仓胡同上。

走出智化寺顺着胡同随便往前走,突然看见路边地名牌上写着“禄米仓胡同”,脑子像被针扎了一下。人们到一个地方去,一般都是先想好要去的地方,然后经过一个逐渐靠近的过程,直到真正的目标出现在眼前。如果没有一点过渡和准备,突然置身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就会有他乡遇故知般的欣喜。眼前的米仓胡同就是这样。觉得是自己的老熟人,但每一样东西又都是第一次寓目。只是无端的觉得很亲切,热切的东看看西看看,但也不知道到底要看什么。禄米仓?应该是个和南新仓一样的粮仓吧。但我其实对禄米仓并不太关心。倒是鲁迅曾经访过的那个曾经住在禄米仓的人时不时回旋在我脑子里。

禄米仓胡同

胡同并不长,一会儿功夫就走到了西头儿。看到不少军队大院,但并没有见到禄米仓。回家看民国老地图,才知道那些军队大院就是过去占地面积很大的禄米仓。但能不能看到禄米仓并不重要。当年鲁迅和周作人来禄米仓也是访人而不是看禄米仓。

禄米仓胡同在老北京内城的东南,离八道湾和西三条都很远,但鲁迅和周作人来这儿的次数都很不少,周作人来的次数还要更多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