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舟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十四)杨国忠与杨贵妃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1-28

在杨贵妃一步登天之前,杨国忠已经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他从军队干起,屯田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从而凭借自己的能力政绩,在地方上当到了县尉,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实权处级干部。如果换到现代的语境,大体相当于一个年轻人,县级别的官二代,不上不下的出身,入伍当兵后在地方军工企业展现了经营才能,帮助企业扭亏为营,从而平调到县里,成为了县委常委。

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出色,可是如果杨国忠不是和贵妃有那么点亲戚关系的话,他这一辈子大约也就都在基层厮混了,在史书上多半不会留下丝毫的痕迹。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在得知杨贵妃的一步登天以后,杨国忠大约有意识的和上司宣扬自己的这层关系,让上司产生了想借他巴结杨贵妃的欲望,于是杨国忠被推荐到长安进贡,当起了驻京办主任,并借此和上层搭上了那么点联系,终于在长安做起了京官。

按照史书的说法,杨国忠是由于如何如何的讨好杨贵妃,得到了皇帝的恩宠,但是这显然不过是后来杨国忠一系失去话语权后的恶意丑化罢了。因为杨国忠到了京城,是从左右金吾兵曹参军干起的,这个官级别是从八品下,也就是八品里级别最低的,除了左右金吾兵曹参军外,杨国忠还兼了一个闲厩判官,属于闲厩使下面的办事人员,使职系统和官员系统不同,是后期唐帝国管理体系的特色,以后再为大家详细说明。

总之,我们大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给杨国忠的名义上的帽子是兵曹参军,这个位子是用来解决你的级别待遇的,但是不是你的实际要干的活,具体暂时让你管的事呢,就是帮禁军养马。杨国忠进京求上进之前,是正九品的县尉,进京后折腾半天,关系用尽,也就涨了半级而已。

当然你不能说杨贵妃没帮忙,因为京城官员那可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全国各地进京来求上进的官员,那可真是够填满整个长安城的,没杨贵妃这点面子,你杨国忠想涨这半级,在首都落住脚,只怕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可是,如果我们看了杨国忠在此之后,那级别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的往上跳,就不免觉得,这杨贵妃给杨国忠带来的面子,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杨国忠拿杨贵妃的面子求来的官职,和前面几个杨氏子弟差不多,都是典型的肥差,但也是闲差,如果杨国忠混到这里打止的话,那么他也就是一个跟杨贵妃搭上了点边,然后杨贵妃挨不过好歹也算亲戚,帮他落了个脚的小人物而已。和杨贵妃能搭上这点关系,甚至是比这还亲近的关系的人,怎么也得有个百八十个,但他们大都没能在史书上,哪怕留下半个名字。

可是杨国忠,利用自己管理马厩的机会,很快就展现了令人震撼的经济管理才华,令上司,令皇帝,令宰相李林甫都为之侧目!于是,杨国忠被跨级提拔为监察御史,从从八品下跳到了正八品下,最关键的是,在唐帝国的管理体系里,监察御史既是监察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干部,还是审计官员,对经济和财务工作有很大的发言权,杨国忠也从此,走上了帝国经济工作的大舞台!

杨国忠之后迅速升迁,开始在经济领域大放异彩,度支员外郎、度支郎中、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这一连串的升迁轨迹,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财政部和发改委一路上升,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成为帝国经济事务的顶级主管,成为了帝国的主要领导干部。杨国忠的升迁过程,史书只专注记载了一些人事上的权力斗争,着重突出杨国忠怎么靠巴结领导上位,这实际源自杨国忠倒台后,后世记载的有意丑化。

杨国忠之所以能够得到李林甫和后来皇帝的极度赏识,根本背景在于当时正是帝国旧的经济体系全面崩溃,帝国经济领域被迫改革,并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可以理解为帝国正在从本朝太祖时期向太宗、高宗时期剧变,杨国忠登上历史舞台,恰好类似于92-93年间,帝国面临一系列剧变和经济领域重大改革的时期。我们只要知道,在唐帝国三百年历史里,在经济领域主导深水区改革,并能最终收获一定成效的,寥寥数人而已,数量肯定要比唐帝国的皇帝数量还要少得多,而杨国忠则毫无疑问的忝列其中!

杨国忠的火速成长史,实际也是唐帝国后期天翻地覆变化的映射,我们了解了杨国忠屌丝逆袭的一点一滴,实际上也是了解唐帝国经济政治如何变化的一个绝好的窗口,当然,这个系列是晚唐的系列,所以我们不会系统的去梳理李林甫、杨国忠大刀阔斧改革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后面去梳理晚唐经济基础变迁的时候,无疑将一次又一次的回顾杨国忠时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因为后面的变革无疑都是立足于以李林甫、杨国忠为主导的改革的基础之上的。

杨国忠在政治上到底是忠是奸,是非难有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杨国忠是整个唐帝国历史上,经济领域有数的顶尖人才,杨国忠时期是我们想要深入理解唐帝国、理解晚唐藩镇割据背后的经济基础,所绝对无法绕过的关键性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上一节我们说到杨贵妃在天宝九载触怒皇帝,被皇帝直接赶出宫去,但是不久又被接回宫里的时候,才会做出大胆的猜测,那就是杨贵妃这一次逃过一劫,只怕是沾了杨国忠的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时候的杨国忠,已经被皇帝任命为专判度支事兼御史中丞兼兵部侍郎,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帝国的财政部长兼发改委主任兼纪委副书记兼国防部副部长。

这个配置可以很明显的说明,皇帝已经在把杨国忠当成李林甫的接班人在培养了。政府首脑(丞相/宰相)、纪委书记(御史大夫)和国防部长(太尉/大司马)就是过去被吹的神乎其神的三公,也就是说传统以来帝国认为这三个部门就是整个国家最举足轻重的三个部门。

现在皇帝把政府的最重要职责(财政与经济)交给了杨国忠,把纪委与国防部第一副职也交给了杨国忠,这显然是在全面培养杨国忠,让杨国忠尽快熟悉帝国最主要的三大部门,从而为他接替为李林甫成为帝国首相做准备。

此时的李林甫已逼近古稀之年了,随时都会撒手人寰,皇帝培养杨国忠接班李林甫,把李林甫一系之外最重要的所有官职都交给了杨国忠,自然希望的是杨国忠迅速的培养起自己的班底,能够组织起一大帮可用的人才,为帝国、为皇帝服务。可现在皇帝却把杨国忠的亲戚杨贵妃给赶回老家了,这自然难免让帝国的官员们遐想联翩,让帝国的地下组织部长们把风言风语传到天上去,如果长此以往,帝国的高层和基层官员们,又怎么敢和杨国忠走的太近,怎么敢有事没事去和杨大人汇报思想套近乎呢?

此时的杨国忠,在皇帝的团队里的地位,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杨贵妃和她的家族。杨贵妃只是一个花瓶而已,她和她的姐姐们,都只是为玄宗皇帝提供人生享受的服务人员,她们从没有获得过任何政治权利,也没有过任何插足政治的机会。

杨贵妃一生,和政治沾点边的,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杨国忠指挥的征南诏战争失败,杨国忠一度被迫引咎出镇四川(剑南),在他向皇帝辞行,泣诉表忠心的时候,杨贵妃在边上说了几句好话。第二件事是皇帝打算用驸马为宰相,杨贵妃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杨国忠,于是杨国忠赶紧面见皇帝,推荐了韦见素为相。最后一件事,在本系列的第五节有过详细介绍,安史之乱后,玄宗皇帝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被迫宣布要御驾亲征,首当其冲的杨国忠无法亲自出面,只好让杨贵妃口里含一口土,去向皇帝哭诉请命,皇帝借此就坡下驴放了天下鸽子。

终其一生,杨贵妃在政治上,都只是一个递话的人物,她从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在政治上她完全就是杨国忠手里的一个道具,偶尔被杨国忠提出来用一用,仅此而已。我们之所以有杨贵妃很有权势的错觉,不过是大部分朋友对唐帝国的决策机制实在没有太多了解。

帝国的决策,我们最熟悉的,电视里经常演绎的,是所谓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朝会,在玄宗皇帝时期,这其实就是每天早朝的常参会议,常参会议是一种例行大会,只限于五品以上官员参加,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点名报到的会议。在帝国日常运作中,真正起决策作用的,是以下几个会议:

仗下后会议,这是一个常委例会,在每天的常参早朝之后举行,参与者包含皇帝、所有常委(宰相)以及今天议事日程中相关的高级别官员,实时决策。

延英殿会议,这是临时常委会或者叫做紧急常委会,在遇到紧急事务的时候举行的常委级别会议,由皇帝和所有常委(宰相)以及今天议事日程中相关高级别官员参与,实时决策

政事堂会议,这是一个“书记会”,班子会,由除皇帝外的所有常委(宰相)参与,会议的决定直接交给皇帝批准,皇帝只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选择。

百官会议,这个非常罕见,属于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是皇帝和常委的意见严重不一致,完全无法妥协的时候,召开的类似于投票表决的会议。

在所有这些决策会议里,常委(宰相),尤其是首相,都是举足轻重的决策者,杨国忠天宝十一载开始担任首相,进入常委班子共有四年,杨国忠主持的常委例会与紧急常委会,参与决策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成千上万!

皇帝对杨国忠的宠信,甚至可以说到了依赖的程度。杨国忠的繁忙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因为皇帝给他的官职实在多到不可想象,他身兼大大小小四十余个使职,相当于有四十多个工作组都由他挂名组长。在正式官职上,他不仅担任着帝国的首相,还兼任组织部长(吏部尚书)、中央党校校长(集贤院大学士、崇贤馆大学士、财政部长兼发改委主任(判度支)。甚至中央的职务还不够,地方上他还是四川军区最高军政长官(剑南节度使)、陕西省汉中地区省长(山南西道采访使)等等等等。

杨国忠一个人,不仅仅是国家首相,还亲自掌管着帝国的财政、行政、军政和人事大权,人臣的权利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某种意义上了来说,也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因为你的权利,都是来自于皇帝,皇帝给了你这么惊人的权威,不是让你吃干饭的,是要你为他干活,甚至是为他咬人,为他得罪人的。

杨国忠是接的李林甫的班,李林甫也差不多这么权势熏天,但是在李林甫最鼎盛的时候,他的儿子却每天胆战心惊,以至于和父亲哭诉,我们现在位子实在有点太高了,高处不胜寒啊,您现在敌人遍布天下,还都是帝国的军政大佬,今后只怕我们父子俩没法善终啊。

然而李林甫实在幸运,皇帝活得实在够久,李林甫七十岁的年纪死在首相的任上,居然得以善终,然而,年轻的杨国忠恐怕很难指望皇帝能够还活那么久了,他只能在对当下权势的无比享受和对未来走向的一片迷茫中,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怎么说,杨国忠和杨贵妃其实是完全并行的两条线,在获得的权利上,实在有着天壤之别。

杨贵妃不是武则天、慈禧太后这样的人物,她没有这种一出场就光芒四射的政治天赋,她每天都享受这皇帝带给她和她的亲人的巨大荣华富贵,也每天都看着皇帝日渐衰老而提心吊胆。她,就是一个宠物,注定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只能每天祈祷主人健康平安,一旦主人无力给她提供保护,她就只能无助的死去,不敢有丝毫幻想。

最可悲的是,有个才华横溢,权势冲天的男人,居然和她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于是在那个男人一路屌丝逆袭,奋勇崛起的时候,她或许曾借助其能力和手腕,可是当这个男人一败涂地,身死名裂的时候,却又深深的牵连到了她,让她们姐妹四个都毫无余地的走向了死亡。

当陈玄礼带领禁军告诉皇帝,杨贵妃和她的姐姐们都要一起处死的时候,皇帝楞了一下“我知道你们在针对我,可是她们几个实在是和朝政不挨边啊,她们对我的决策,一点影响都没有,你们干嘛杀她们姐妹呢?”可随后不等士兵们回答,皇帝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因为皇帝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哦,她们是杨国忠的亲戚呀,你们这是要斩草除根啊”。于是,皇帝不再有任何抗议,默许了自己宠爱了十多年的杨贵妃几姐妹的悲惨结局。

时光拨回到十年前,杨贵妃得知一个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从兄,现在成了某一地区的驻京办主任,在和自己拉关系的时候,她还会去给人家安排个差事吗?我们已经没法知道答案了。

又或者,老天给杨贵妃一次穿越的机会,让知道了结局的她回到十年前,她有能力阻止杨国忠的屌丝逆袭,异军突起吗?看电视剧,也许只要使出一点后宫里的奇谋秘计就可以了,在现实中,只怕,很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