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见识一下什么叫“汉代古玉”!

 博搜艺术 2021-01-29

  汉代玉器最 大的工艺特点是借助于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而产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治玉工具可能还处于铜工具和铁工具并用的时期,但研究证明,至汉代铁工具最终取代了青铜工具。

  有汉一代,玉器制作工艺在东周时期先进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此期阴刻技法雕琢的线条主要有四种形式。包括“游丝毛雕”、“粗阴线”、“汉八刀”与“毛刀刻”。

  2011年,在北京一场拍卖会中,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的化妆台组件以2.2亿的高价被拍卖成功,成为当场拍卖价格最 高的玉器。不仅如此,还有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的姚政也称此玉器可以被称为国宝。姚政还称,这件玉器2.2亿的拍卖价有些亏,真实价格应该远超10亿元。如此言论令这件玉器一直都广受关注,一直到中国文物协会文物鉴定委副会长张宁发出质疑,并经过实践确认了此件为赝品后,这为这件乌龙画上了一个句号。如此结局,也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一般而言,治玉的技巧是指将玉料切锯成片,通过展示出其轮廓边缘,再将玉琢雕线纹,通过修整表面的摩擦,再加上抛光、钻孔等技术,成就了治玉的地位。这种技法在战国时期用于铁器制造工具,如农耕中的钉耙,但是在汉代就广泛用在玉的制作上。治玉技巧中惯用的“据”,将玉石拉锯轮锯得以让玉石更加符合程度不一的玉器,在加上“镂空”将玉石的孔洞扩到适合的洞孔,将零散的玉一件一件的串起来,这点最著 名的便是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这些玉在本身的手法上,锯缝就短到 1毫米左右,而且每片的玉片又很短小,即便放在现在,也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在汉代,一方面是儒家思想中“君子贵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美好祈求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这恰好又与儒家教义中的孝子悌弟思想相吻合。凡此种种,都为汉代玉器发展成为我国玉器史上又一高峰期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汉武帝时期,对于西域的开发,许多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的优质玉料可以运到中原地区,玉料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器的制作发展,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和玛纳碧玉和少数山岩玉、青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

  高古玉受沁变化的颜色比较丰富,有地火沁、血沁、水银沁、土沁、寿衣沁等,有的跟陪葬物也有关,其如果长期接触金银器、铜器、铁器,就会受沁变色,形成红、黄、蓝、白、青、绿、紫、褐、黑等不同的杂色外表。如果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加工处理出来的沁色,易变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真品高古玉沁色自然渗入纹理内部;伪品高古玉沁色呆板,无渗透性,入色较浅,颜色刺目,不柔和,有人为作伪的痕迹,因其产生的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