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香悟道

 淮阴语文 2021-01-29

墨香悟道

□吴依航

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那段时间墨很香很香,时间很慢很长。墨未成溪成河,但亦成坑洼,在夜深之际,能反射光芒……

我的记忆多半是靠气味存着的,但墨香可真不好描述。好似很清凉,似薄荷;又好似很古老,像楠木磨成的砂。蘸墨时,余的墨汁从一根根毫间渗出,后聚在了一起。凝在了笔尖,似黑色的珍珠。掭笔时,你的右手甚至可以亲切地感觉到笔腹摩擦砚边。若有“打磕拌”那定得被老师一顿骂:“上次你那笔是不是没洗干净?墨都结上去了!”

以前特别喜欢看老师写字觉得很大气。他接过学生的笔一下子猛的戳入砚池,搅上几圈,一刹那从台中现身时,笔头因吸了太多的墨变得十分饱满,好像唐朝的仕女。却还没完,他又似给他塑性一般借着砚台的棱角将吸满着墨的笔尖“削尖”。我看的正入神时,老师又批评起人来:“你看看你这字,笔画一点都不敢向下‘压’,学人家‘瘦金’哪,还是没有吃饭啊?再看看你这个字就是歪的!叫你写字勤拖纸,勤拖纸!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人歪,字还能正吗?”说罢开始挥毫起来,老师也是个奇人,手握着笔上端的三分之一处,势如龙走,笔似雁横,实笔有劲有为,虚笔则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字很是美满,一滴余墨也没有,干净的很!

看,照着写。”老师向我笑了笑,并且竖了个加油的手势。整个下午,我都重复着相同的无趣的机械的手势,脑子里一直回忆着老师的动作,嘴里像念咒一样说道“顿笔,行,收;顿笔,行,收;点,回……”写至笔画空心时,再“蜻蜓点水”似的点俩滴墨,小心翼翼掭着砚棱。

“头埋的那么低,怎么看字啊”一只有力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背,示意让我起开。

老师又将那动作优雅地重复了一遍,还是如此美丽,如纸上芭蕾。但从那相同笔法中我却看出了书法的心法——笔要健,手要稳,足要平,心要安。

“手不是拖着笔走的,是推着笔走的。头抬高点,顾大局!”他又朝我笑笑,写字三样东西要正:笔正,身正,心正。笔正使字有棱角,身正使字板正,心正使字有精神,这三样是你们必须做到的。

字若此,人亦然。为什么中国人写方块字?因为字如其人,字字方正。为什么甲骨奇绝,秦篆婉转,汉隶厚重,正楷端庄,只因各朝各代人的心境有异。为什么笔要持正?因为笔尾顶天,笔尖沾地,顶天立地,恰似我中华男儿!

后来,笔已不摸墨已不沾,但心中仍有一段涓涓记忆,墨香氤氲,梦中墨斑点点,在夜深时,可作星光。







吴依航,男,沭阳如东实验中学学生。平常喜欢结交朋友,喜爱读书,尤其喜欢历史方面的知识,希望叔叔阿姨给予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