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便秘·冷秘型医案2则

 潇湘之子玄黄 2021-01-29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属本病范畴,同时肠道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从中医学论,便秘病因不外热、实、冷、虚四个方面。临床又以热秘为多见,因此许多中成药及临床医生多以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为主。
笔者近期接待到二位比较特殊的便秘病人,经辨证均为中医内科学便秘之冷秘型的病人,经笔者认真治疗,已全部康复,跟踪至今仍未复发。由于病案中的病人均经所在市三甲西医院医治未见效而显得中医药的疗效,因此特记录下,供同道共享。
1                病案1
浦某,女,60岁,2010年7月30日就诊。主诉:便秘7天伴腹痛2天。诊见:腹痛,以左下腹部疼痛为明显,面色苍白,语声稍弱,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当时室温是32℃,患者身穿冬天睡衣),纳、眠差,舌质淡,苔白腻,以舌中为多;脉弦、沉,右关脉实、弦。体格检查:腹部未见膨隆,腹壁静脉未见,无腹壁紧张度,左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其他未见异常。
家属提供资料:7月24日某三甲西医院腹部X光:乙状结肠大便停滞。西医诊断:乙状结肠炎并发腹痛。给予灌肠通便及消炎、通便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7月27日家属将其转往另一家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治疗同上,效果亦仍一样。
今转为中医诊治。根据以上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便秘,冷秘型。治法:温里散寒,导滞通便。方用温脾汤加减:制附子20克(先煎),大黄15克(后下),党参12克,干姜12克,炙甘草6克,全当归9克,肉苁蓉15克,乌药9克。贰剂。水煎服。7月30日上午10点多服汤药,下午2点多电话联系,患者仍未解大便,仍腹痛。属其马上翻煎上午的中药,大黄后下加大到20克,煎三分钟即可。晚上8点多,家属来电话说,患者已解出大便,但不多,腹痛稍减。7月31日,仍服前方,上午10点服药,下午2点解大便一次,较昨天量多,便质软,但通畅;下午4点服翻煎汤药,晚上10点再解一次大便。至此,患者腹痛已解除,能进食汤面一碗。
8月1日复诊,无腹痛,面色苍白,语声稍弱,四肢略温,仍喜热怕冷,纳、眠稍好转,胃部略胀痛,舌质淡,苔白薄腻,以舌中为明显;脉弦、沉,右关脉细、弦。体格检查:腹部未见膨隆,腹壁静脉未见,无腹壁紧张度,胃部及左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其他未见异常。笔者认为,患者本虚标实,大便已解除,体质的虚便已显露,此时需为其调理本。治法:温里散寒,益气润肠通便。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制附子20克(先),干姜10克,白术12克,炙甘草9克,党参12克,全当归12克,肉苁蓉15克,乌药9克,火麻仁18克,柏子仁18克(打碎),南杏仁15克(打碎),青皮6克,佛手9克。叁剂。水煎服,每天一剂,一剂煮2次,上下午各喝一次。
2010年9月27日,其女儿来看感冒,问起她母亲的病现在如何,其女儿笑着说,其母身体很好,没再发病。
按:《金匮翼·冷秘》曰:“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本病例属便秘之冷秘型。阴寒凝滞,阳气不行,大肠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拘急;阴寒内盛,阳气不展,不能达于四肢,故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以舌中为多,脉弦、沉,右关脉实、弦均为寒凝之征,更是寒凝脾胃之象。
首诊方用温脾汤加减,意为:中气虚寒,冷积内停,此时单纯温补脾阳,虽可祛里寒而积滞难去,单纯予以攻下,则更伤中阳,寒积也未必得去,故方中用附子与干姜温阳祛寒;党参合炙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全当归既补血活血,又止痛、润肠通便;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未完待续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