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观察】通鼎互联刘延辉:光纤光缆产业面临短期困境 未来或再迎周期性充分竞争周期

 光电通信 2021-01-29

近日,2018’中国通信光电缆学术会议暨专家联席会在湖北荆州召开,中国通信光电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延辉出席会议,并带来精彩主题报告——《十三五后期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简析》,内容涵盖:中国光纤光缆产业近况及短期内困境、5G移动网络及承载网的思考、光纤光缆及其产业发展的思考。

会上,刘延辉提到中国光纤光缆产业近况主要表现在:综合成本上升,包含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光纤光缆价格和毛利呈现下降趋势;存量订单下降(OEM外发量下降);库存积压以及用户收发货困难;开票/回款难度增加、资本市场下行以及融资困难等。亟需新技术、新需求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5G技术渐行渐近,给光纤光缆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刘延辉称,尤其是政府对5G的渴求已超越各电信运营商,各项政策推动加速5G发展,使得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光纤光缆行业。光纤、光模块、光接入网络系统等整个产业都会因5G建设而受益,超大宽带接入网、超大容量城域网、超高速率干线网都将是光纤光缆市场新的需求增长点。而5G中光纤通信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待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层面的突破。

      报告中提到,5G网络建设主要包含移动基站、室内分布系统、承载网—接入层、承载网—汇聚层、承载网—核心层及数据中心建设。首先是5G移动基站建设,5G的频段高,国内5G移动基站规划数量约为4G基站的2倍,同时还需要海量的小基站作为网络覆盖补充,从而预计我国5G光纤用量将会是4G的2-3倍。相对于4G LTE接入网的BBU和RRU两级构架,5G RAN将演进为CU、DU 和 AAU三级结构。这样,RAN分离后,承载网也就分成了三个部分:前传、中传和回传。前传-中传-回传的全光纤化传输成为必然趋势,刘延辉称,基于CU\DU分离,需要重视前传-中传采用的光纤光缆的结构形式,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可能得到广泛运用。前传光缆将以小芯数预成端光缆组件化产品为发展趋势。

      5G通信回传,将带给光纤承载网巨大的带宽压力。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预测:未来5G承载网络业务接口容量演进方向:接入层为40G平台并具备100G演进能力;汇聚层具备100G-200G平台(其中大型城市的骨干汇聚层需具备400G平台能力);核心层为100G-400G平台。刘延辉说,数据流量的快速激增促使光传输网络不断升级,从几年前的40G到目前正在规模部署的100G,再到面向未来的400G、1T等更高速率WDM,光传输网络性能的持续提升正在促使业界突破现有光纤的性能瓶颈,新型光纤光缆产品G.654凭借大有效面积、超低损耗等特性,将为未来400G网络的规模部署铺路。未来超100G系统、T级系统应用将为新型光纤光缆提供较大发展空间。

随着智能工厂、智慧家庭、无线医疗、云VR/AR、物料追踪等,未来估计有70%的5G应用都发生在室内,这对5G时代的室内覆盖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延辉谈到,传统的DAS 5G室内分布系统远不能满足需求,新型数字室分系统出现,如华为的Lampsite系统,可以满足未来5G室内覆盖需求。另外,在5G网络中,由于5G多功能室内场景的应用推动,用户接入网领域将继续向全光网络—FTTH方向演进,并且向千兆甚至更高带宽发展, 鉴于5G组网方式和新型数字室分系统等应用场景,光电复合缆、数据缆、漏泄射频缆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G时代的到来,各国数据中心也处于高速建设发展阶段。2017年底在全球近400座超大数据中心中,美国占比约44%;中国占比约8%,建设增长速度约100座/年。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将达到1400亿元,运营商占据65%市场份额。至2017年年底中国电信建成数据中心(IDC)超500个,总机架超过25万,占全国数据中心约33%, 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相对弱势,但后发优势明显。报告提到,基于5G边缘计算基数的推动,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未来将得到发展,并将承担相当一部分数据存储能力,对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市场运营将产生一定影响。现阶段数据中心仍以电连接为主,但光连接必将成为大趋势, 新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将给芯片、模块、新型光纤光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刘延辉认为5G牌照发放、5G网络建设前,光纤光缆行业将进入周期性的充分竞争状态。所有的行业预测、市场预测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只有提前储备了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创新优势、新产品优势、新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信心优势等综合实力的主流企业才能稳健发展,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综合竞争力将会得到充分的验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