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天然优势

 Dwb医者仁心 2021-01-29

一、中医研究疾病、治疗疾病很简单—大道之简。不需要科研团队,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更不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一开始,中医师看病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靠仪器和小白鼠),守在病人的身边,观察、记录、用药,回家后把所经历的写出来并反复推敲整理再记录,并继续在下一个病人身上运用。就这样,一个个中医先祖和一代代中医先师,实践着,记录着,交流着。慢慢的,争论多了起来,共识也多了起来,后世医家把无数中医先祖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并升华而著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伟大而跨时代的著作,标志着中医作为一门科学的正式产生。后来,张仲景用大智慧统一融合了他在瘟疫中实践得出来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参考伊尹的《汤液经法》以及整理吸收汉代以前中医各家零散的知识,就诞生了另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再后来,大医精诚的唐朝孙思邈编撰的价值千金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王焘的《外台秘要》等一系列古典医书相继问世。每部经典医书均来源于实践,均由无数个中医师相继完成,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但是都以大医精诚的虔诚之心来撰写各自实践心得和宝贵经验;同时,中医看病也很简单,一名中医师、一支笔、一个处方本再结合望闻问切即可,简单方便却有高效果。

二、中医的文献有很多,可以反复运用传承。从古到今,有关中医的文献汗牛充栋,直到现在很大部分的文献同样能指导临床,经得起临床检验。就算再过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只要有中医科学的存在,这些文献就可以反复学习、反复使用,经济又环保。所以,中医没有创新,只有传承。俗话说,“一家的仲景,百家的伤寒”,东汉只有一个张仲景,但从东汉到现在就出现了无数个“张仲景”,张仲景的徒弟遍布全世界。直到今天,我们照常可以用汉方来治疗如今的疾病。我们治疗疾病的过程依然是在重复仲景辨六经辨方证的过程。西医靠现代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同样,很多东西也会被时间和科学所淘汰,今日的标准也许再过几年就会作废,药物的运用也随之改变,又得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再研究,既不经济又不环保。

三、中医的诊病模式先进了几千年。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五脏六腑的和谐。人是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会受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因素影响;此外,还包括人体自身七情六欲的影响,所以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全局观,治病不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机械疗法,得考虑人的体质、生活环境、家庭情况以及社会环境与自然气候等因素。西医提出医疗模式的改变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儿。笔者有一个医案,患者心下痞满、腹胀、胃脘痛伴失眠,治疗时笔者并没有刻意去治疗失眠,而是知晓疾病的本质是中焦太阴水饮和阳明水热互结的厥阴证,故用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汤治疗,肠胃没问题后,失眠就迎刃而解,这即是整体论治。

四、独特的养生模式,治未病,即未病先防。中医很注重养生,健康的时候就先预防着,有小问题就赶紧治疗不至于酿成大病,《黄帝内经》中处处可以找到治未病的思想依据。就西医而言,没到达诊断标准就说你没病,哪怕你本身就痛苦难受,也只得等达到诊断标准才来能去找西医治疗。

五、中医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自然疗法,虽然也有副作用,但是比起西医的副作用简直是沧海一粟,这也是很多人接纳中医的原因。原因有二,一是《黄帝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所以要根据药物毒副作用的大小来决定服药的时间长病短。二是中医中药讲究的是给病邪找出路:病邪一方面通过发汗来被驱散,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小便而被排走;此外药物之间还可以通过生克制化来减毒。

六、简便廉效是中医的特色。中医是我们华夏祖先在两河流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伟大智慧结晶,他们利用人与宇宙、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动植物以及矿物等,就地取材,成本非常低,药费自然便宜。就算在中药涨价的今天,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花费,相对于西医的检查、化验、药物以及住院等各种费用都要便宜很多。

【作者简介】

  邓文斌,男,1976年4月2日出生。

  擅长运用广义经方治疗各种顽固疼痛性病证、难治性感冒咳嗽、体弱畏寒以及早中期癌症肿瘤等。

【转载需注明出处,违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