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吊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传【连载(82)】

 潜真道人 2021-01-29
第二十四章:菩萨应世

1第一标题

4云栖山凭吊莲池大师

  万历四十五年,憨山已经七十二岁了。正月十五日在径山解冬,便下了径山,到杭州云栖山凭吊莲池大师。

  憨山在五台山隐居时,莲池大师云游到五台,两人曾经畅谈过,结下了友谊。后来,莲池大师参禅悟道,回到故乡浙江,重兴了云栖山伏虎禅师的道场云栖寺,率众修行,提倡净土宗,禅净双修,影响非常大。大师于万历四十三年圆寂,生平著述很多,有《戒疏发隐》、《弥陀疏钞》、《禅关策进》、《缁门崇行录》、《戒杀放生文》、《竹窗三笔》等,而门下僧俗弟子,有数千名之多。憨山要到云栖来的消息,早就传开,莲池大师的千余名僧俗弟子早早地就在山中等候,欢迎憨山大师。

  憨山凭吊纪念了老朋友莲池大师,在云栖山住了二十多天。这期间,他根据自己的了解,向莲池大师的众弟子讲述了莲池大师平生不为人知的密行,把众人感动得落下泪来,请求憨山为莲池大师撰写《塔铭》,以及《云栖老人全集序》《云栖大师了义语序》等。在《塔铭》中,憨山高度评价了莲池大师各方面的成就,称赞莲池大师是“法门周孔”,他说:

  总师之操履,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已。先儒称寂音为僧中班、马,予则谓师为法门之周、孔,以荷法即任道也。惟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耶?出世始终,无一可议者,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悲兹末法,非师曷足以挽颓风、回狂澜于既倒乎?非夫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其中谈到“出世始终,无一可议者”,确实如此。莲池大师一生言行一致,事事周到,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点点瑕疵,可以说长道短。在这方面,紫柏大师和憨山大师都要逊莲池大师一筹。


5《念佛切要》

  莲池大师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八祖,云栖寺也是当时著名的净土宗道场,以念佛为主。憨山在云栖暂居时,有位闻子将居士的家眷们向他请教念佛法门,憨山便结合在家人修行的特点,讲述了一篇《念佛切要》,这里也冒昧译为浅近的白话文:

  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净土的法门,原来就是要了却众生的生死轮回大事,所以平时人们都说“念佛了生死”。现在的居士们发心,要了却自己的生死轮回大事,才肯来念佛。但是,如果只知道念佛可以了却生死,却不明白生死轮回的根本,最终要向哪里去。如果念佛的心力,斩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那怎样才能了却生死轮回呢?

  那么,什么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呢?

  古人说:“业不重不生裟婆,爱不断不生净土。”由此知道,“爱”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有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受苦,都是“爱欲”的过失啊!

  推究这种爱根,不是今生才有的,也不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才有的。众生从无始以来,从有生有死的那一刻起,生生世世,死去活来,都是被爱欲驱使流转,一直轮回到今天。我们反思自己从前的种种经历,何曾有一个念头暂时离开了这种爱根?这种爱根种子,长远劫以来,越积越厚,越积越多,所以我们得一直在生死中轮回下去。

  你们今天才发心念佛,只知道望着遥远的天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你们连爱欲是生死轮回根本的这件大事都不了解,更谈不到有一个念头斩断爱欲了。你们不明白生死的根本,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增长着爱欲这个生死根本,这样的念佛,和生死大事完全不相关。这样,不管你怎样念,念到寿命到头,临死之时,只见生死爱根出现在眼前,却不见阿弥陀佛来接引。到了那时候,你才晓得念佛不得力,埋怨念佛不灵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奉劝现在念佛的在家居士,首先要明白爱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现在念佛,每一个念头都要打断这种爱根。在家里念佛时,日常杂事围绕,看见儿女、子孙、家业、财产等等,没有一件不是自己贪爱的。那么这一切事物,一切念头,都是牵累你生死轮回的活计,这样,就好像全身都陷在火坑里一样。你不知道,你正念佛的时候,心里的爱欲其实一刻也没有放下。你只知道你念佛念得不够切实,不知道你自己其实被爱欲主宰着,念佛只是表面现象。这样,一边念着,一边增长着爱欲,唉!假如你对儿女贪爱之情涌现在心头时,回头看看这一声佛号,能不能敌过儿女之爱?如果你断不了这些爱欲,那么最后就了却不了生死,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会这样呢?爱欲是你多生的习气,非常深厚;念佛是今生才发心的,非常生疏,也不切实,所以你念佛就不得力。平时念佛不得力,对爱欲的境界做不了主,那么临终之时,也做不了自己的主。

  所以,我要劝所有的念佛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迫切地要出离生死,要斩断生死的根梢枝节,必须在平时的每个念头上斩起。如果能念念斩断,那么念念都能了却生死大事,就不必非要等到“腊月三十”寿命将终时才了断。平时如果不得力,那么临终时就不会得力,就会悔之晚矣!

  所以说,目前的种种念头,都是生死大事。如果目前能了却生死,空无所有,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样用心坚持下去,如果最后还不能真正了却生死,那佛祖们就算是犯了妄语戒,胡说八道了。

  所以说,不论出家僧侣还是在家居士,只要能明白生死心,就是出生死的时候。佛法就是这么平常,难道还有更奇妙的法门吗?

  这篇用口头语整理成的文字,是憨山大师老婆心切,反复叮咛,读起来难免显得重复罗嗦。但他劝说念佛人,首先要断爱欲,出离生死,才能往生净土,确实是切中了要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