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修集‖052.普陀深处法雨润—— “长江行”第24天(上)

 潜真道人 2021-01-29

接上篇:

潜修集‖051.跨海登普陀—— “长江行”第23天

潜修集‖052.普陀深处法雨润—— “长江行”第24天
2019年9月19日,“长江行”第24天,普陀山深度游。

南海观音

今天天气真好,蓝天白云,正是参拜观音圣像的好时候。
南海观音圣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距离我住的紫竹林景区很近,晚上散步的时候,就能遥遥望见。来普陀山,拜观音圣像,这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不必走到观音像跟前,一路走过去,沿途就能在不同的角度看到观音菩萨的高大身影。蓝天白云,碧波万顷,菩萨的圣像高大庄严,慈悲祥和。
菩萨立像台座三层,总高有33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据说是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金碧辉煌。

我在瞻仰圣像的时候,常常感觉佛像就动了起来,也许蓝天背景上的白云在动吧,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佛像会动的错觉。这样的匠心,真的很好。
这里进香朝拜的信众、游客很多。我也拜佛上香,绕像一周,诵大悲咒和心经。这里很多人在地上打坐,有的磕头,有的念经,有的结印打坐。于是,我也来到一尊天王像跟前,在座下打坐。这次打坐的时间较长,不过,在这里没有人关心你这些,大家都一样。这里山高风疾,没有蚊虫,很适合打坐。

走下来就是“观音跳”,这是一个巨大的岩石。相传观音菩萨来普陀山之时,从洛迦山一跃而至,在此石借力,留下一只巨大脚印;又说此石是菩萨眺望大海,反观自身,修证圆通时所踏之石,故又名“观音眺海石”。在石上可以看到菩萨足印沉陷石面,殊胜非常。不过,脚印在正上面,要仔细观看才能发现。
今天风很大,怒涛翻卷,砰砰訇訇,声势惊人,在海边站都站不稳。不过,越是如此,拍照的人越多,我也一样。

“不肯去观音院”与三个禁止


转过去是潮音洞和“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的开山寺庙,据历代山志记载,唐代大中十三年(859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这里三面临海,可以远眺珞珈山。殿内供奉唐代风格的十一面四臂观音坐像。寺院外还有很多圣迹,比如大士桥、澹澹亭、紫竹林院,大悲咒碑等。潮音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高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洞顶有两处缝隙,成为天窗。洞口朝大海,成张口状,潮水奔腾而入,声若雷鸣。天窗现在用绳网拦着,防止有人跳下。

同样道理,这里还有一块“禁止舍身燃指碑”,碑文如下:“观音慈悲,现身说法,是为救苦救难,岂肯要人舍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众善行,自然圆满。若舍身燃指,有污禅林,反有罪过,为此立碑示喻。倘有愚媪村氓,敢于潮音洞舍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缉纠。”

此处有“观音现身处”,据说此前常有信众在此燃指供佛,然后纵身跳海。以绳网把“天窗”覆盖,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同样不得已而为之的还有一个警示,那就是“放生”。在景区可以看到醒目的“禁止放生通告”。内容如下——广大香游客:放生本是一种善行,但盲目的放生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且给违法兜售人员有利可图,严重破坏景区的生物链。在此我们郑重告知,在普陀山景区内禁止放生。普陀山管理服务局,普陀山佛教协会。
但是,据我的观察,痴迷放生的人,根本不理会这些警示,总是自以为是,偷偷进行。

【潮音洞】

法雨寺

从“不肯去观音院”去法雨寺,要乘坐景区小巴比较省时间。
昨天参拜的普济寺称“前寺”,法雨寺在其后,故称后寺。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匾额,故得今名。
这次我没有买香花券,直接出示居士证就进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