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化腾的“大湾区”情结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

 博志成地产观 2021-01-29

最近,“粤港澳大湾区”火了!

“大湾区”是继“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之后,第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它涉及香港、澳门,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和肇庆等11个城市。

某种意义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虽依托于大城市群,但在现实布局上却显著超越了单纯城市群的发展理念,向真正的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迈出了一大步。

正因为“粤港澳大湾区”从一诞生就是“世界级”的,所以国家领导人曾感慨地说过:“这个大湾区搞起来不得了”!

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公布。纵观该纲要的具体内容,深远的战略眼光以及布局的宏阔,是其给人最为强烈的印象。

就纲要而言,它为粤港澳大湾区划定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5个战略定位。而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以及十九大以来国家核心区域战略的谋划、布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更有可能是中国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排头兵和示范区。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对今年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解读。他表示,正在按照部署抓紧推进“1+N”规划体系、“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

何立峰表示,在硬件建设方面,一个是香港和深圳靠近的河套地区,大体上3.89平方公里,要加快规划,主要是深圳方面配合香港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以后推进建设。另一个是横琴,珠海方面要密切配合澳门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在广州、深圳到香港、澳门,要建设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走廊。除此之外,要支持中国科学院创办的香港创新研究院。还有其他一些涉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要继续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大湾区的九个市和香港、澳门,都有比较好的基础,三地密切配合,将产生“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

何立峰表示,接下来政策成熟一项要公布一项。比如,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等方面,特别是有利于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这一侧就业创业,要提供更好的便利。对于这些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好便民措施,造福于港澳居民的民生福祉。同时,极大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创新水平、经济实力。

0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热点,知识城发展再提速

粤港澳大湾区被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创新科技走廊建设,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等,这些无不透露着科技创新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需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粤港澳大湾区呼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过去两年,马化腾连续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今年,马化腾也再次带来相关建议,期待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马化腾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因此对粤港澳大湾有着不一样的情结。

他在建议中提到,鼓励大湾区产业共建,打造以“科技+金融”为基础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先行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普及应用,探索建设“云上湾区”。同时,充分利用金融业集聚优势,在大湾区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提升金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撑力。

在纲要中,多次提到了“金融科技”这个关键词,并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个城市中,深圳市成为了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落子之处。

与此同时,相关报告显示,深圳市已经成为7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之一,金融科技产业在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领域发展位居前列。其中,深圳市互联网银行累计放贷量行业占比63.86%,居全国第一,其中微众银行就占了半壁江山。

02

科技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一个是金融供给侧改革,一个是粤港湾大湾区,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方向,因着科技创新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譬如,郭树清在两会中坦言,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是世界性难题,也的确存在风险。对银行来说,要建立足够的风险防范机制,需要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保证贷款用于正常经营。

又譬如,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微众银行,通过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根据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信息,对核心企业的供应商进行授信,提供融资服务。并通过这项基层技术,还能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银银合作”。

数据信息整合,科技创新发展,这些都将为解决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破题之道,也将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助力粤港湾大湾区建立的一条纽带。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监管政策的和风细雨,金融科技的生机勃勃,也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03

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最高薪的城市群之一

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来说,人才是重要基石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非常明显。其中一大因素是就业机会众多: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无论是全球500强,还是民营企业500强,或是创业企业,都为人才提供了各自合适的机会。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报告,深圳和广州分别聚集了超过40和20家这类企业。

此外,整个大湾区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相当有竞争力,尤其是香港和澳门,薪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范围。

整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长期维持着人口及人才的净流入,而且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因此,其老龄化挑战远没有全国多数地区那么严重,但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却滞后于经济发展。

“9+2”城市在研发和教育方面各有所长。不过,香港在教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可以带动大湾区教育迈向国际一流水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