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科的「一根筋」

 博志成地产观 2021-01-29

导语: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的增量时代,进入存量化的"下半场"。在管理红利兴起的时代,行业将回归成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普通行业,“就像制造业一样”。在这一阶段,企业将不再依靠杠杆,而是靠全面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10月17日下午,万科集团2020年北方媒体交流会,郁亮一袭黑色运动装亮相。胸前的四个红色大字——“筋厂制造”格外醒目。

无论是万科内部之前提及的“活下去”,还是外界普遍认知的房地产行业“白银时代”,郁亮再次表达了对地产业的信心——万科未来准备在房产行业「一根筋」地发展下去。

伟大的建筑,起于第一根筋的支撑。人生的成就,离不开一根筋的执着。不论风雷激荡,还是柴米油盐。总有些时刻,你需要“一根筋”的追求。

奔四的万科,要活成「一根筋」。识时务者为俊杰,万科外来“讨好”年轻人、将沿着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做到底,回到“归零”阶段,但客户、产品这一点都是不变的。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一根筋」地走下去
撞南墙也不回头

《引爆点》一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认为,要引爆一种潮流或者传播一个话题,有附着力的内容至关重要。

“一根筋从来不会弯腰走路,碰到头也不会哭。一根筋的真相,就是闯自己所想。”筋厂的第一首歌,便是万科联手大热独立摇滚乐队新裤子一起改编《手扶拖拉机斯基》,用口号式歌词与复古讨巧的旋律,宣传万科的态度,想要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把自己活成“一根筋”,似乎成为了一种年轻无畏的态度标签。

对于掌舵人而言,长期做确定的事情,固然能够让企业少冒风险,但是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郁亮和王石更是两个极端,王石太过感性,而郁亮太过小心,之所以郁亮很难达到王石的高度,不是能力原因,而是时代原因,因为王石入局,是地产黄金时代,而郁亮接班,正是地产退场的时候。


2001年,万科销售额只有65亿,刚刚走出草莽期,公司内山头林立。很多万科人不服,为什么财务出身、不懂房地产专业的郁亮会被选中?

顶住多方压力,“狠人”郁亮直接喊出了“千亿计划”——就连向来被外界视作冒险家的王石,都来问郁亮:“步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

郁亮却没有动摇,而是直接将枪口对准内部,开启了由内而外的“狠”变革。

在人员管理方面,制定了海盗行动”的挖人计划“007计划”;

在执行管理方面,“5986制度”即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8成、产品必须6成是住宅;

在资本管理方面,万科注入并购、金融创新等基因时,也勾划出郁亮版万科与王石独掌时代的分野。

2010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万科销售额高达1081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突破千亿元的房企。至此,万科迈入另一个发展新阶段。

今年是郁亮在万科工作的第30年,也是他接棒王石成为万科董事会主席的第3年。郁亮直言,他是“一根筋”的典型代表,30年遇到多少变化和可能性,他都没想过要变化。如今在三道红线下,他认为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了,所有的房企都回到新的起跑线,都归零了。但他强调,有一件事情不变,就是 “一根筋”地认真做好产品、好服务。

2

未来会“讨好”年轻人
好产品、好服务是根本

万科是最会倾听青年一代需求的开发商。而万科理想城,则是万科潜心研究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模式与社交模式之后,全新的打造一座与理想共生的城市。从海悦哥到理想城,万科制造了两个时代青年地标。海悦哥,是80后青年的代言人;理想城,是90后青年的理想共生城。

Z世代崛起,后浪奔涌,年轻一代的新力量正源源不断走上潮头,成长为消费主力军。为了抓住新生代这一核心消费群体,品牌们纷纷开展年轻化战略,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纷纷想在年轻人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郁亮认为,未来不久中国会出现人口拐点,目前“25岁的年轻人比26岁以上的年轻人少了1.39个亿”,所以万科才做了多元化布局来提升服务范围和质量,去“讨好”年轻人,让他们知道、了解万科。

房地产行业长期看人口决定论,年轻人的减少意味着未来客户的减少。赢得年轻人、回归产品才是“不败法则”。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万科,率先在一众房企中打响了年轻化战役,开始走进95后,以突破常规的年轻化营销玩法,从内容、形式、理念上的全方位渗透,让品牌的年轻化形象深入人心。

要在变小的“蛋糕”里占据更多的市场,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万科的服务对象,才有了万科这次年轻化的动作。通过把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元素疯狂堆叠,万科试图提高自身在更为年轻的受众群体之中的品牌美誉度。

虽然20岁年轻人少了1.39亿,但他们对租房有更高需求。

万科在2008年的初心是为租户和社会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完成产品打样之后,2016年至今是一个成长期,2017年9月,长租公寓成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之一。至今已经服务客户15万。

在万科的核心业务中包括长租公寓,它是提高年轻人居住质量的业务;还有购物中小业务,已经变得非常综合,不能用传统的“买东西”的场合来定义它;以及物流业务。

时代的快速发展,万科更关注城市发展的慢变量,比如人口拐点变化,对于短期的改变万科的关注度要低。而在长期因素中,房地产行业的土地红利、金融红利都在逐渐成为过去,万科现在在向管理要红利。

房地产回到管理阶段,以及房地产将回归成普通行业,“就像制造业一样”,其实与房住不炒,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保持了高度一致性。房地产将真正进入后服务时代,百姓觉醒,购房者觉醒,他们要的就是产品和服务。
3
推陈出新
沿着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做到底

提到万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标签,叫“万科,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可以这样理解,一是万科要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二是科通过跨界合作更好地转型。

今年5月7日,万科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旗下食品事业部招聘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预结算专业经理、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等岗位。今年8月份,万科旗下控股企业又全资投资一家养猪公司。

在10月17日下午,万科2020年度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万科进入养猪行业不是因为猪肥房地产瘦,是万科客服配套的一部分。

他表示,不是因为猪肥房地产瘦,而是因为万科物业平台做得不错,很多人想到这个平台卖东西,比如米、面、油等,“我们就说,要不自己来试试看”。郁亮表示,养猪业务是客户配套的一部分,是万科的一个小小尝试。

关于战略目标,郁亮表示,客户需要就多做点,不需要少做点。

郁亮表示,房地产行业除了数量有很大空间,还有很多将诞生,我们行业1000年历史,行业会不断进化新东西 。所以越古老行业越有可能推陈出新,万科将沿着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做到底。

他提到万科是淳朴公司,是农民,不说假话,对自己严厉,但(很多话)会被外界在不同场景应用、被拼接。

最近几年,从地产商频繁更名体现了此类地产企业正不断的向多元化、复合化方面发力,所以不是单纯地依靠过去的“地产置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也增加了房企未来业务选择的自由度。

随着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深水区,转型成为每一家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纵观地产行业,形成了两类做法,一种是彻底跨界,在地产之外重新开辟另一块战场;一种则是继续围绕地产业务探索相关多元化。

万科属于后者,目前已经在物业、物流、长租、商业、养老、养猪、教育等领域拉开了新业务的骨架,万科探索的新业务存在共性,都是围绕“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展开的。

与彻底跨界相比,万科所选择的赛道或许更具备实操性,并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万科已在多个领域悄然成长为龙头——全资持有的万纬物流是国内第二大物流仓储企业,同时入股了行业第一名普洛斯。

4
博观思考
中小房企的生存启示录


只有格局高,才能看得远。品牌大房企对未来市场所担忧,被危机感所驱动,可想而知,真正体会到了行业的变革。大房企如此,遑论中小房企?

中小房企选择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就必须遵守严格的生存法则。

首先,需要不断打磨产品,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与大型房企合作,加快规模与布局的增长;

最后,拓宽融资渠道,解决短期资金困境,防止资金链断裂

VUCA时代变化莫测,房地产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房企,在风险把控方面不能完全抄袭标杆企业,应实现一企一策,以快发展控风险、以控风险促发展。

G50董事长俱乐部轮值会长、博志成研究院院长黄博文,经过多年对中小房企的研究发现,平衡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转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房企遵循以下几个路径:

强化研究。一定要对行业的波动节奏、城市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的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单纯的管理精细化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战略的精细化、行业判断研究的精细化以及投融资的精细化。

定期战略复盘。对当下风险与发展的良机进行研判,对未来战略进行优化,以此来决定十四五期间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内部要经常对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复盘,另外最好引进第三方来帮助企业复盘。只有内部人员参与的复盘大概率会出现灯下黑的情况,第三方能够以外部视角,帮助企业从不同角度认清自身问题。

创新思维。不要把过去成功经验简单地运用到当下与未来,一定要有创新思维,如逆周期思维、反向思维、田忌赛马思维以及构建式思维等,以创新的思维应对VUCA时代的新考验。

取舍与平衡:大与小、快与慢、当下与未来、标准化与创新、规范化与弹性等。

部分参考资料:

[1]楼市资本论|地产大佬人物志:“万科狠人”郁亮,楼市资本论

[2]《95后对万科品牌无感 董事长:我们希望亲近他们》,时代周报

博志成地产观 · 精品文章合集
泛地产观察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3. 养老地产的天时,四阶段概览产业政策大势

4. 「养老金矿」挖掘的三大阵营

5. “包租公”神话不再!

6. 终结物业公司的“任性”

7. 康养产业终于等来了万亿蓝海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5. 万科不需要恒大

6. 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7. 不是所有的教育地产都叫「东投模式」

8. 当孙宏斌再遇王健林

9. 阿里贝壳,必有一战

10. 弘阳凭什么弯道超车?

11. 碧桂园,又变了

12. 恒大疯狂如斯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4. 全国行业,地产人加班第一!

5. 地产人最全摆摊指南

6. 地产人跳槽修炼手册

7. 房企人事“动荡”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3. 分拆上市潮下,房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 内循环”来了,房地产凉凉?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6. 房地产管理红利时代的「新解药」

「博志成地产观」——打造地产圈最火🔥的社群矩阵。欢迎有志之士请加运营合伙人@小博老师 微信,实名验证后一起进群交流学习。

↑↑↑长按扫码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