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3万多补课,数学从60分变成40分”:有些冤枉钱,家长不该花

 轶工坊 2021-01-29

前些天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高中生,数学成绩不好,平时只能考60分左右,高二升高三的暑假,父母把他送到校外培训机构,请了一位“名师”为他进行一对一辅导,花了3万多,结果高三开学第一次考试,这位高中生数学只考了40分,家长傻眼了,也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于是向人们求助。

在下面的数百条评论中,很多人感到疑惑,有人说,请老师一对一辅导,即便老师水平很一般,数学成绩也不至于从60分变成40分;有人怀疑家长是被机构给骗了,可能培训机构就是请了个大学生陪孩子写作业,根本没有认真教孩子。
确实,花了3万多请老师一对一补课,数学成绩不升反降,只考40分,很难让人想得通。但有过一线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越补越差,家长投入了大量金钱,换来的是孩子考试分数的一次次下滑。所以,不要随随便便给孩子补课,有些冤枉钱,家长不该花。像以下三种情况,家长就没必要花钱给孩子补课,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一种情况:个人没有补课的意愿
学习需要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是靠别人逼迫,肯定学不好。补课就是这样,有些学生补课,是自我感觉需要提升;有些学生补课,是因为看到自己学习成绩下降,深感危机;也有一些学生补课,完全是被父母逼着去的,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没有提升学习成绩的意愿。
显然,最后一类学生补课效果最差,他们去补课,就是为了完成父母交办的任务,不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他们会选择规避学习上的困难,不思考如何提升学习成绩,也不会真正地按照补课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
第二种情况:既没有耐性,又没有决心
耐性和决心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备要求,有耐性的人,不急躁、不厌烦,态度积极,对任何事都充满信心;有决心的人,意志坚决,严守纪律,不达目的不罢休。倘若一个人既没有耐性,又没有决心,对人对事的态度就很消极,且情绪不好,意志力不强,他(她)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学生,属于既没有耐性、又没有决心的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差,自律性差,情绪急躁,意志力不够。他们连平时的日常学习都做不到认真、努力,又怎么可能会把补课这件事放在心上。对他们来说,补课差不多算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
第三个情况:资质很差
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资质很差,他们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孩子若是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报考职业类中等学校或高等学校,从另一条路走向成功。
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资质差,他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她)不够努力,所以他们不断给孩子加压,不断要求孩子更加勤奋。殊不知,他们施加的压力大大超出了孩子的极限,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大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倍感痛苦,心理崩溃,以至于自暴自弃。有些孩子还做出了极端行为,让整个家庭陷入悲凉境地。
勤奋、刻苦,是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是每个家长的“行动方式”。可是,竞争激烈的学校教育,总有一些人会走在前面,也总有一些人会被落下。就像高考,不可能所有人都考得上大学,更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上名校。唯有那些有天赋、有方法、肯吃苦的学生,才会屹立在学业的顶峰。
站在家长角度看,他们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成为“被落下的学生”,他们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一旦家长们的这种心态被培训机构捕捉到,他们花冤枉钱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当然,孩子的心智和想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家长若能关注到这些细节,就可以适时予以引导。只要家长坚持与孩子进行长期沟通,说不定在某个时候,孩子会突然开窍,从对学习毫无兴趣到主动要求补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对补课有多么主动,家长都要时刻关注孩子补课的进度和效率,与补课老师保持联系,经常性地检查孩子补课任务的完成情况,尽量让钱花得“物有所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