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时期粟裕独立指挥的一次城市攻坚战,以很小代价取得胜利

 守望者sw69f8on 2021-01-29

在福建省东北沿海有一个美丽的小城罗源,罗源县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当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福建罗源时,先遣队主要负责人寻淮洲、乐少华、刘英、曾洪易等在罗源百丈村先后会见了连江、罗源中心县委和闽东红军独立团、连(江)罗(源)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的领导人。闽东红军独立团团长任铁峰要求先遣队配合地方红军打下一些县城,使几块小游击区连成一片。寻淮洲等考虑到是中革军委交给的任务,答应了闽东方面提出的攻打罗源县城的要求。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对外的称呼,对内则称为红七军团,但是红七军团为什么会到达福建罗源呢?这还要从第五次反围剿说起。

1933年夏季,蒋介石亲率5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起规模空前的“围剿”,而在外患的同时,在中央苏区内部,博古成为中共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将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拱手交给了共产国际委派的军事顾问李德。

李德曾在德国打过街垒战,号称“街垒战专家”,后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虽有些实战经验,但对中国情况一无所知,更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只是将经验和在军事学院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盲目地、机械地搬到中国,指导红军作战。

李德将之前历次反围剿作战成功的经验置之不理,实行消极防御方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到1934年夏,中央苏区已由原来的纵横近千里,缩小到300余里,周围敌军重兵压境,并不断向苏区中心进逼,形势万分危急。

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中革军委决定派出一支部队跳出包围圈,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当然这一战略意图中革军委并没有告诉红七军团,所以当时红七军团的领导人并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粟裕在《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文中写道:

“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中央派出这支部队的更加直接的目的,是企图以这一行动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在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我们时,并没有说明这个战略意图。”

当时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部队按原定计划出发 ,7月30日,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的掩护下渡过闽江。本来应按原计划北上浙西、皖南。突然间,博古、李德心血来潮,改令红七军团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企图吸引更多国民党军回援。

无论是寻淮洲还是粟裕,都不同意打福州,因为红七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中较新的一个军团,1933年11月才成立。因连续激战,得不到及时补充,全军团仅剩4000余人。调到瑞金后又突击补充2000多名新战士,分编为三个师。武器装备更是严重不足,仅有长短枪1200余支,一部分轻重机枪和六门迫击炮,其余就是大刀、梭镖。这样一支人员不整、装备简陋的部队,去攻打坚固设防的福州,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还会暴露实力。

然而中革军委的命令不得不执行,结果福州不但没有打下,而且部队还伤亡惨重,还暴露了实力,于是国民党军对红七军团进行了围追堵截,而在红七军团攻打福州的时候,中共连江县委潘渡区委就派游击队员前往北岭一带侦察。先遣队转移到达潘渡,连江县委接到潘渡区委报告,立即派宣传部长陈元前来迎接,就这样红七军团到达了罗源。红七军团决定攻打罗源县城后,寻淮洲把攻城任务交给粟裕具体实施。

罗源县城驻有国民党地方保安团一个营、海军陆战队一个连,还有县警备队、民团等。粟裕率先遣队右翼部队抵达罗源白塔,离县城大约五公里。连(江)罗(源)红军第十三独立团一部由参谋长杨采衡率领,配合先遣队攻城。粟裕认真分析情况:

从兵力对比来说,我强敌弱,这与打福州时完全不一样。但是敌人守在城内,武器装备比我军好得多,而且先遣队缺乏攻城作战经验和器械,这是与打福州相同的。但是攻打福州失利的阴影还留在相当一部分干部战士心中,产生着消极影响,很多指挥员反对进行罗源攻坚战。

粟裕反复思考着、比较着,如何打赢并以尽量小的代价攻下罗源县城?粟裕和杨采衡等商量后认为此战必胜,最后确定了智取的作战方法:

一是里应外合。粟裕命令派出侦察兵化装成农民,与地方红军游击队侦察员一起混进城里,摸清敌人兵力部署、工事设施和地形交通。然后一部分人出城汇报情况,一部分人隐藏在城区原清政府军械库作内应。

二是发挥夜战优势。在作战会议上,粟裕决定发挥我军近战和夜战优势,将战斗发起的时间定在8月14日零时30分,这样既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还可以发挥我军优势。

三是声东击西。8月14日零时30分,粟裕一声令下,战斗首先在东门、西门打响。敌人连忙调兵增援东门、西门。打东门、西门是粟裕的佯攻计,南门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忽然南门起火,潜伏在城内的侦察员按时放火为号,策应攻城部队。城内城外夹击,南门守敌吓得不知所措,纷纷投降。战斗仅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红军就攻克罗源县城,歼敌1000多名,缴获机枪3挺、步枪200余支,还有许多弹药,活捉县长、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保安团营长及警备队长等。

罗源攻坚战是红军时期粟裕在基本没有上级干扰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想法独立指挥的一次城市攻坚战,以很小的代价攻克罗源县城,震惊了国民党当局。粟裕在这次指挥作战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可惜的是红七军团的大权掌握在“左”倾宗派主义领导人手中,粟裕的军事才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粟裕作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从小熟读《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而且通过战争实践,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这一战役中,粟裕充分运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理念,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沉着应对、冷静思考,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精心谋划,根据地形运用适当的战法来获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