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N则》详解

 柳该升书馆 2021-01-29

    《<论语>N则》详解

1.子曰:“学而(按时。)习之,不亦(同“悦”愉快,高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了解)而不(愠:怨恨。),不亦君子(指道德又修养的人。)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2.子曰:“温(旧的)而知(新的知识),可以(可以凭)为师矣。

译文:子曰:“复习原有的知识,从中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凭着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译文: 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4.子曰:“由,(教导)(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真知)也。

译文:孔子说:"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什么)谓之‘文’也?”子曰:“(聪敏)而好学,不(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因此)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谥号称他为‘文’。”

6.子曰:“默而(记)之,学而不(满足),诲人不(厌倦,疲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优点)而(跟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8.子曰:“不(心里想弄明白)不(启发,开导),不(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发。(提出,推出)一隅不以三隅(类推),(就)不(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不能由此推知其它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

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0. 曾子曰:“吾(每天)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对人尽心竭力)乎?与朋友交而不(诚实)乎?(传授)不(实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够尽力吗?与朋友交往不够诚实吗?老师教授的学业不够熟练吗?”

1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敢),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吗?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12. 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译文:孔子说:“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4.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与此相反)。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与此相反。”

1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17. 子曰:“(升官发财)而可(指合于道,可以去求)也;虽执鞭之士(指地位低下的职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8.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希望得到)为乐之至於(这样)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9.(点)曰:“(同“暮”)春者,春服(已经)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一、识记:

1.《<论语>八则》是记录 孔子 和  他的弟子 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 学习  个人修养的。

2.孔子名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 鲁国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教育 家, 家家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 他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圣人”)。

3. 《论语》属 语录体 散文,共 20  。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4.成语: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学而不厌:学习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举一反三:形容善于类推。//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择善而从:选择别人的优点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由成语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用原句填空。

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谈学习方法乐趣和学习态度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强调在旧知识中发现新的内容悟出新的道理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赞扬肯学精神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 说明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又该用怎样的态度指导别人的句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 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有了正确的态度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有用的东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由“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联想到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说明谦虚好学的),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2.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 孔子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 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别人,这用《论语》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