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疗效不错的外耳湿疹的偏方

 李灏 2021-01-29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儿多见。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外耳湿疹以外耳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好发于耳后沟及耳廓皱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内或耳周皮肤。西医学认为外耳湿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外用药物或其他过敏药物刺激所致,湿、热、化妆品、喷发染发剂、耳环以及鱼、、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

     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旋耳疮,古代文献中又有黄水疮、月蚀疮、耳烂浸淫疮等名称。将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风热湿邪犯耳:脓耳之脓液、汗水、泪液等浸渍,或接触刺激性物质,湿热邪毒积聚,引动肝经之火,内外合邪循经上犯,蒸灼耳廓肌肤而发病。血虚生风化燥:患病日久,营血耗伤耳窍失养,加之血虚生风化燥,不能滋润耳窍肌肤,以致耳部瘙痒,缠绵难愈。



 

    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治以养血熄风润燥。

风热湿邪证
【症状】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后流出黄色脂水,糜烂,甚至可波及整个耳廓及其周围皮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一】滴风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知母12克,苦参6克,胡麻10克,荆芥10克,苍术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荆芥、牛子、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苍术苦参木通以祛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按语】本方用于风重者。


【方二】草蘚渗湿汤
【来源】《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蘚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功效】清热燥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柏、萆蘚、滑石泽泻通草清热祛湿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湿和中;丹皮清热凉血。
【按语】本方用于湿重者。

血虚生风化爆证
【症状】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有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等。检查:外耳道、耳廓皮肤增厚、粗糙、结痂、皲裂。
【方一】地黄饮
【来源】《医宗金鉴》的
【组成】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红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熄风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熟地、当归、首乌养血;生地、丹皮、玄参红花凉血活血;白蒺藜僵蚕祛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治血为主,而达治风的目的。
【按语】痒甚者,加蝉衣、地肤子苦参
【方二】①参苓白术散合②四物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功效】健脾养血滋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四物汤滋阴养血。
【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虚发病者。
中华秘方网温馨提示:中药讲究因病制宜辩证施药小编不能告诉你那种方法最管用,但心情也是一副治病良方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