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驾报告 | 三十万,选 Model 3 还是小鹏 P7?

 威锋科技 2021-01-29

要问中国电动汽车新势力中,谁对特斯拉的威胁最大?这个问题也许每一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它也许是国产新能源销量王牌蔚来,又也许是SUV销量冠军的理想。但在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的眼里,最为重视的却是在国内总被嫌弃名字low爆的小鹏汽车。
本来吧,特斯拉和小鹏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彼时在大洋对岸的特斯拉就已经凭借划时代的Model 3在一片电车蓝海里如鱼得水了。而小鹏虽说凭借G3融到了数亿美元,但在市场规模和核心技术方面还是有着悬殊的差距,马斯克当时根本就不把小鹏放在眼里。
况且Model 3在一系列降降降价之后,我也产生了类似的想法,二十来万都能落地新款Model 3,在座的各位是什么东西不用我多说了吧。

但中间发生了一段趣事,那边马斯克在推特上嘲讽小鹏汽车技术过时,这边何小鹏在微博隔空回怼小马哥pigu歪,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兴趣,为什么马兄绝口不提另外两家造车新势力,却偏偏对小鹏抱有偏见呢?

试驾完M3和P7之后,我好像明白了马哥的想法。目前能在这个价位和功能上与Model 3掰手腕的,确实只有小鹏P7这根独苗了。
防杠声明:以下皆为个人主观评价 无任何第三方因素参与



◎ 外观之战:各有各家丑

初见Model 3真车,我总感觉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思来想去,我瞄向了我的拱背型鼠标。我以为自己见到了一款拱背型鼠标,硕大的屁股精神抖擞,怎么看都不像一台次世代的新能源电车。

题外话:卓威鼠标确实很好用

很想一只手握下去

而小鹏 P7 外观也令我心情有些复杂,第一眼从侧面看过去,果然还是已经在路上看腻了的溜背造型。据我不完全统计,国内厂商蔚来ET7、智己汽车、比亚迪汉以及各种杂七杂八小品牌都一水的溜背,仿佛现在新能源轿车不整的跟帕拉梅拉一样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

侧面神似帕梅

不过确实由于小鹏的知名度还没有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新奇的前脸和大灯开在街上还是会引来不少人的侧目,尤其是晚上停车之后还有波浪灯的功能,简直把回头率和司机的尴尬拉满。

◎ 内饰之战:打蛇打七寸 

众所周知,特斯拉最为人诟病的,便是那极极极简(约等于没有)设计的内饰设计了。除了一块不算很大的平板,整个控制台能看到的装饰仅有一条细细的木纹盖板,你见不到任何其他按键和旋钮。

知这该叫简约风还是简陋风

当然,简约就算了,最为令我头秃的就是Model 3竟然没有在驾驶位配置时速仪表屏,司机开车途中查看时速还需要特意斜眼望向中控屏,而有些司机(这里特指藤原拓海)又有右手搭在方向盘的习惯,这样更不利于随时查看时速了。我抓破脑袋也想不清这位奇思妙想的设计师脑子里装的是什么,这种要么歪脖子要么斜眼的方式对于我这种喜欢游走在限速边缘的暴躁老哥十分不友好。

改变方向盘的握法是一种解决方案

而隔壁小鹏深知竞争对手的短板,内饰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虽说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该给的基本给足了。同时可以显示目前的小地图路线。能悬浮的环绕丹拿音响(不过这个体验下来没感觉和街边广场舞的音响有啥区别)、花里胡哨没啥用但是没有又想要的车内氛围灯、明显强于M3的车内隔音还有销售不说我都不知道的空气净化系统。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方向盘后使用了极为先进的时速仪表屏(虽说世界上99.99%的油车都有)。

◎ 自动驾驶之战:青出于蓝胜不过蓝

自动驾驶是我买电动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每天市区上班路上的大塞车简直就是打工人的噩梦,需要频繁地更换刹车油门,同时还不能走神,不然一个不小心就要被一连串老司机加塞。因此我对两个品牌的自动驾驶方面极为看重。

已经在气了

另外此前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前工程师曹光植跳槽小鹏的新闻也让我有了几分八卦之心,我倒是想看看他能为小鹏带来多少黑科技。
在我的试驾体验中,特斯拉的市区辅助驾驶体验还是比较出色,在选装了六万块的FSD(完全自动驾驶)之后能实现自动变道超车,可以说优化了很多繁琐的步骤。但是目前仍然不支持识别红绿灯,以及在一些情况下会来个大急刹,很影响乘坐体验。包括跟车被加塞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毕竟中美路况差异太大,还是需要驾驶者随时介入的。
智能召唤和自动泊车也是特斯拉的一大特点,目前特斯拉的召唤泊车仍然是定位最为精准且智能化的。
另一边小鹏的话,目前它的Xpilot2.5辅助系统跟特斯拉比体验还是差的比较多,看来曹兄的技术支持还是没有到位。虽然销售提到的黑科技有很多,但基本在市区体验不到对应的功能...仅能实现自动跟车车道居中以及打灯自动变道这些并不是特别黑的科技,对于用户来说跟油车似乎开起来也没啥大区别。(不过小鹏新版的NGP系统已经更新,看来是支持高速上超车变道自动驾驶了)
而小鹏的智能召唤就有点傻傻的了,首先必须要实体钥匙,其次人必须在车位旁边,也就是说这个智能召唤单纯只是让车子自己开出车位罢了。

在这里谈一嘴两家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策略
小鹏的中配和高配版本不管有没有选购Xpilot3.0自动驾驶服务,都自带3.0的自动驾驶硬件,而低配版是没有的,也就是意味着低配版本即使以后出了3.0软件的ota升级也无法使用,如果需要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这个还是需要注意的。
特斯拉则属于全部版本都会把自动驾驶的硬件装上,但是低配的话后续要加钱才能使用这些硬件来体验自动驾驶,这意味着没有购买FSD服务的消费者也在为所有的FSD硬件分摊成本,这算是特斯拉的一个营销手段。
PS: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无需质疑,但是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目前特斯拉的FSD,也就是加六万选装的全自动驾驶功能,仍然是不完善的。使用标配的Autopilot已经在国内完全够用了。
原因一是目前FSD仍然无法处理一些极端突发状况,比如国内路上一些异色清洁车亦或者前车掉落的小物件等等。
原因二是国内的相关法规仍然没有放开,毕竟这关乎太多驾驶者的生命安全。
原因三是国外已经出现许多因为FSD而丧命的案例,在美国一些完全放开自动驾驶政策的大州,许多人因为完全自动驾驶的便利而容易睡着导致安全事故,甚至美国还有一些精神小伙直接放空驾驶位坐在后排喝酒开趴,实在不禁让人感叹自由的奥妙。

在睡梦中开了48公里的老哥

美国精神小伙真·无人驾驶


◎ 交互之战:自家人还是更懂自家人

天真的我曾以为交互系统肯定是Model 3的强项,毕竟孤零零的一个平板放在车中间,全车的操作都要靠它。但事实告诉我,想用好美丽国思维的车机系统,我确实天真了。
一是奇葩的内置百度导航:
  • 1、不知道试驾的系统是没更新还是如何,这一版的百度合作导航竟然没有路口放大功能。这导致看导航极为费劲,而且由于导航位于平板右侧,司机看导航歪头的角度>看时速的角度。
  • 2、那更不用说多路线的选择了。
  • 3、实时路况也无法查看。

二是人工智Z的语音助手:
  • 1、反应延迟,大概一秒左右才出反馈。
  • 2、基本处于语音智障的水准,难以处理复杂的操作。
三是驾驶时操作屏幕非常容易分心:
  • 1、由于拉闸的语音控制,想要操作一些模式切换,必须要在菜单里找来找去。
  • 2、实体旋钮只有方向盘上的两个圆球,但控制的基本都是开车前的方向盘调节、后视镜调节之类的功能。

而且特斯拉的车机系统还不允许下载好用的第三方软件,因此你会看到许多车主会在前方安装一个单独的手机支架使用高德地图......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辆充满科技的新能源车上,总感觉充满了赛博朋克的怪诞感。

隔壁的平板老兄就很尴尬

而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的人车交互继承了互联网公司那一套,尤其是针对国内市场的优化,乘客几乎可以用语音控制一切,这对于开车过程中的盲操作非常友好,下面直接列出几个关于语音助手我特别喜欢的点:
极其灵敏:基本做到半秒内回应,而且可以根据声音方向和分贝大小来辨别是哪位乘客发出的指令,并单独为发出语音者服务。
优化过的高德地图:作为一个路痴和超车党,我需要时刻注意限速和实时的路况,而高德的精准度不必多说,dddd。其中我最心水的就是语音和高德的高度融合,直接说一句话就可以在高德设置一条有三个地点的导航路线。

仪表屏和大屏左侧都显示导航画面

语音丰富且可连续发出指令:
精准控制车窗升降的具体幅度、调节驾驶模式、叫空调只吹自己,不要吹副驾的女朋友、控制音响的声音效果、选择不拥挤的路线.......
当然,好用是好用,但是小鹏的车机交互还是有个大问题。

那就是品味...
“你好,小p”这个怪异的称呼让我实在很难在亲友面前喊出口,另外切换驾驶模式到运动时,发出的劣质跑车轰鸣声也让我头皮发麻。如果后续能通过ota升级一下品牌形象的话倒是还好,但若是一直坚持这个风格,那必然会损失很多用户,毕竟车不止是一个交通工具。

◎ 操控之战:冰与火之歌

操控是我们对一辆车最深刻感受方式,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我选择Model 3和小鹏P7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果不其然,在试驾完它们后,先前的所有影响因素似乎都不重要了,个人的驾驶习惯将决定两者的选择必然是在两个极端。

不过外观还是一致

先说小鹏,据销售说小鹏的底盘是与宝马共同研发的,令人尴尬的是官网上写的是保时捷。不过问题不大,丝毫不影响小鹏的底盘舒适性,实际体验确实对得起他们的描述。我特意挑了一些坑洼地段来测试,底盘带来的缓冲非常的线性和温柔,使得小鹏P7更偏向一台5系的驾驶体验。不过这倒是与小鹏溜背轿跑的外观定位格格不入。
在动力回收方面,小鹏做了和油车一致化的处理,具体体现在松开油门后,车仍然会自动滑行一段距离,并且P7设置了三个强度档位来调节。这个动力回收的控制力度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对于刚从油车转电车的用户很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有着非常完善的本地化适配,比如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会以厘米级别来显示,行驶时后视镜可以提示有处于盲区视角的车辆靠近。可以说P7是非常适合新手的一台车。当然,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油门响应并不灵敏,加速时仍然有迟滞感,对于喜欢开快车的用户群体还是有些缺乏说服力。
所以如果说P7像是一台5系的话,那么特斯拉就更像一台M5.
油门随叫随到,转向稳如老狗,底盘对地面非常灵敏,再加上可怕的百米加速,这绝对是年轻人能买到的最便宜性能车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Model 3的动力回收系统,这是一个天使恶魔共存的功能。虽说特斯拉也可以调节三档动力回收的强度,但即便是最弱的动力回收,松开油门之后也显得好像我狠踩了一脚刹车一样非常不自然,很多车主对这个强度控制都是褒贬不一。
只踩一个踏板的驾驶方式非常省心省力甚至还省电(减速时的摩擦力重新转化为电能),但是当司机习惯这种省力的方式之后,往往就忽视了刹车的存在。个人认为很多特斯拉的事故就基于这个原因:当你习惯“松开油门=刹车”这个思维定势之后,真正遇到事故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松开油门即可刹住,但刹车是无可替代的,在整个社会无人车化之前,刹车仍然是最保险的救场操作,没有任何一个回收的强度档位比得上你一脚地板刹。



◎ 总结篇

试驾到最后,其实我仍然有所纠结,Model 3的灵敏操控和自动驾驶让我这个速度爱好者非常沉迷,但是小鹏的贴心导航、完善的内饰以及各种奶妈级服务又让我难以割舍。
直到我问起我的朋友:
“你觉得特斯拉好还是小鹏好?”
“哈?为什么要跟一台电动单车比?”
看来,还是选Model 3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