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在牛的侧面钻个洞?300美元的手术费,是母牛15年的灾难

 怪罗科普 2021-01-29

牛在中国一直是重要的农耕伙伴,我们养牛很少单纯为了吃,牛肉也从未真正成为我们的主流菜品,我们餐桌上更多的是猪肉。

然而,欧美(主要是北美)许多国家食用牛肉的频率往往超过了猪肉,牛在他们眼中经常是牛排,而不是活生生的牛。

肉牛应该是起源欧洲,但是真正把牛排推向全世界的是美国,美国之所以可以成为牛肉消耗大国,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缺耕地,生产力水平也高,可以大规模养殖肉牛。

当规模养殖后,牛的命运就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标准化。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竟然创造出了“空心牛(Cannulated cow)”。

研究人员为了对肉牛或者奶牛的消化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手术给牛安装一个套管,然后通过套管直接进入牛的瘤胃,随时获取牛胃中的样本。

正如你图片上看到的那样,这些空心牛看起来就像是可以将汽油直接泵入它们的侧面的汽车一样。

为什么要创造空心牛?

1928年,第一头空心牛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农业学院诞生,当时的人们主要想通过它了解牛的消化系统。

或许这种做法成本非常低,大约300美元就能来上一次,又或许牛对套管的排斥性不是特别明显,据报道,插上套管的牛寿命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有所延长,戴上套管的牛还能继续生活12-15年。

所以,这种方式很快就被传播开来,人们的目的也不再是单纯为了研究牛的消化系统,空心牛也不局限于兽医学校和研究机构,有些农场主偶尔也会拥有。

接受这种套管手术的大多时候都是选择最健康的母牛,并且这些母牛样本至少要在几代之内保持健康。

母牛往往是在站立和清醒的情况下使用局部麻醉,然后通过外科手术植入橡胶套管。

母牛在手术前的24小时内被禁止饮水,因为需要切开瘤胃把套管插进去,如果液体太多会渗入其他部位。

套管安装在牛的第十三根肋骨后面,然后通过一个橡胶圆筒和外界直接接触。为了保证瘤胃的厌氧环境,圆筒上会加上一个塑料、橡胶或金属的盖子。

人们需要进入胃中取样的时候,可以直接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获取,结束后再盖盖子就好了。

这个手术差不多只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母牛休息4-6周后就可以“正常营业”,不过这些手术后的母牛真的有点像活生生把牛改造成汽车。

然而,空心牛的悲惨命运才刚刚开始,人们改造它们是有目的的。

空心牛有哪些作用?

牛是一种反刍动物,也就是说它们有一个四腔胃,食物在四个胃中循环消化,而瘤胃是食物最先接触的和最大的一个胃室,里面有消化食物所需的所有有益微生物和益生菌。

其实牛和它们胃中的微生物是典型的共生关系,即便是食草动物,它们也很难消化植物中的纤维,是胃中的这些微生物帮助牛消化的,把食物变成牛可吸收的物质,而作为回报,牛也通过不停的吃给微生物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

当牛生病的时候,它很可能改变胃中的环境,而这些微生物也会因此死亡,没有微生物的牛,最终也只能死亡。

这就有了空心牛的第一个作用——把它们胃中的微生物转移到病牛身上,这个做法被称作微生物群移植。

有趣的是,牛瘤胃中的菌群不仅对牛有帮助,同样对绵羊和山羊有所帮助。

所以这些空心牛经常被兽医一次次的掏空,以帮助治疗其它犯病牛羊。

我们前面说过,第一例空心牛的目的是研究牛的消化系统,这是空心牛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没有套管之前,人们要研究一头牛的胃,必须是通过一头刚去世的或者直接杀死一头来研究。有了这个套管之后,人们可以在牛活着的时候,分析瘤胃中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不同饲料和工艺对牛消化的影响,从而改善牛的加工饲料。

例如,1956年的一项利用空心牛的研究表明,干草饮食不会改变奶牛瘤胃中脂肪酸的比例,但其他各种饲料都会改变。

要做牛排的话,肉质的脂肪比率是至关重要的,普通牛肉基本只能炖着吃,而脂肪比率高的才可以做牛排。

通过空心牛对牛瘤胃的研究肯定可以提升养殖户的投入产出比,并且也一定能提升肉质,至少可以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向去发展。

虽然,这种做法有点不人道,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能够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最后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这些牛虽然被迫成为空心牛,但是它们过得还算安逸,基本每一头都被细心照顾,最早寿终正寝。

当然,这个做法现在受到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个做法最终获利者是那些肉类和牛奶产商,但其实每个吃牛肉的人都获利了。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为了自己的目的,让动物们承受的确实有点多了!

想想空心牛,它们的胃随时可能伸进来一只手,这肯定不是一件好受的事,而且它们可能要背负这个“洞”活15年。

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需要这种极度入侵式的做法,就拿微生物群移植来说,一些欧洲国家强烈反对这种套管,它们获取健康微生物群的方法是通过食道进入瘤胃获取的。

地球并非人类独有,善待身边的生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