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两鉴赏

 博搜艺术 2021-01-3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代的银锭已经被广大收藏者所喜爱,成为有价值的收藏对象,对于每一位喜爱钱币的收藏者来说,为了收藏到一个质量很好的银锭花费大量的钱也是非常值得的。想要收藏银锭就需要大量了解一下其发展历史,这也对收藏是很有价值的。

  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在汉代之前已经兴起,各朝各代对其造型并没有统一规定,只要保证质量和确定流通就可。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以铤为主,形态较宽厚,正面四角微翘;元代称为“元宝”,多无铭文,周缘翘起,中间内凹;明清两代白银(银锭)作为主要货币流通,形态各异多有不同。银锭的数量、品种很多,其用途部差不多是地方留存、上解省库和商业用银三种,而由于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是相吻合的,且银锭上的铭文篆刻的文字、银锭成色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差异。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2元左右,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755.2元。

  清朝前后履历了快要300年的生长,跨越了几个世纪,不管是经济的生长照旧国力的郁勃水平都是到达了亘古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生长的壮盛时期。作为清代常见的硬通货之一,清代银元宝各人在平时的电视剧中照旧很经常见到的,而这些银元宝在履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现在已经成为珍藏市场的珍品。

  由于历代银锭都是用开放式模具制作,银水在缓慢倒入模具中之后,锭面就会形成这样的涟漪状的锭面波纹。有的波纹不明显,这跟银水倒入时的温度和工匠的制作习惯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每个朝代和地区追求的效果不一样,就会都一些细微的差别。当然,如果银锭成色低于八成,很难形成波纹。

  银锭简介: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冶罪。但政 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同年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明英宗即位后,放松用银的禁令,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并减少各种纳钞项目,以米银钱当钞。正德十年(1515)铸银锭《明史》记载,此时“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成化以后,田赋、商税、盐钞、匠役以及言俸等项收支中,折银的范围日趋广泛。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