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词的美学(一)

 kslztqs 2021-01-30

▲具备美学品质的朝代

宋代不仅在中国的文化史中是一个特别具备美学品质的朝代,而且在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也一直对它有很大的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宋代是人类历史中比较少有的一个不那么强调战争和武力积极地建立文化的朝代。因此,宋代的文化观,在现代也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

宋词有一种很奇特的内涵,即对生活享受和欣赏的品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当人类不把自己的心血、精力、钱财用在战争上,而是转到文化上的时候,可以发挥出非常惊人的力量。

▲词的形式

北宋词和南宋词之间最大的不同,关键在于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是精通音律的人,比较之后,会发现之前的苏轼、更早的欧阳修、晏几道在音乐性方面都不够准确。后人把周邦彦比为杜甫,称他“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这其实是指周邦彦词在音乐性上的准确性。如果从文学性上来讲,赢的必然是苏轼,他使词的文学部分脱离了音乐的束缚

总之,经过周邦彦和李清照等人的努力,词被定位成为文学上的一个特定范畴。但是他们太讲究字和音之间的关系,形式已经完美化了。

而艺术形式上的完美主义者,往往不会再大众当中有很重的分量,形式主义者永远“比不上”内容主义者,内容主义者的“内容”并非自己刻意而求的,而是生命在发生这个事件的时刻知道自己应该以文学或者艺术的方式来面对的状态。

▲阳刚与阴柔没有高低之分

苏轼的美学是一种关西大汉的豪迈和阳刚柳永则是属于十七八岁少女的幽怨哀愁。在美学上,“大江东去”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我们的生命有时会有一种大时代的辽阔,要发出大的声音,可有的时候生活里只有琐碎的小事,只能令人发出一种低微细吟。阳刚与阴柔无法比较,没有高低之分。

▲一旦讲求形式,就是没落的开始

北宋词转到南宋以后,一定会发展成形式主义的状态。从词的历史来看,一旦过了开创性的年代,必然就要开始锤炼其内在的形式美。而一个文学在锤炼形式美的时候,其实就是它,没落的时代。

今天再看北宋词向南宋词过度的转变,一定要回到那个时代的立场去理解它,才能给它定位。词的没落是因为它已经过了自己的高峰,而高峰之后必然要走下坡路。下坡时期重要的表现就是它开始雕琢形式,如果没有更新的内容融入,词势必往这个方向发展。姜白石就是南宋词的收尾,气力已经微弱了。

▲向两极发展的美学品格

美学的品格会往两极发展,有大格局之下的悲壮辽阔,就会有小格局之下的婉转低徊。美学和它的时代之间有必然的关联,南宋词是一种细微、封闭、有一点无力感的美学

跳开偏见,我们会认识到,历史、文化上所谓的“北朝”与“南朝”,其实各自有不同的贡献。创造力与所谓的格局、大小无关——文化可以避开现实的一些限制和束缚,可以有极大的突破性,在心灵上产生很大的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