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勒紧你的裤腰带

 Michael430 2021-01-30

带钩,古称“钩”,是战汉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束带钩挂用具,用于固定腰带或配系物品。

源流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带钩原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骨制钩型器。而早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包邮区的先民们就已经率先使用带钩,考古人员在那里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玉带钩。良渚文化的带钩通常是玉制,造型比较规整统一,尺寸也较小,很可能是位高权重之人使用的礼器,而非实用之物。

 良渚文化玉带钩

玉带钩一端为穿绳的孔,另一端为勾系的弯钩,钩首较长。当时的腰带应该是丝麻绳之类,一端拴在钩孔上,另一端依腰围大小做成环套,使用时套挂在钩首上。

遗憾的是,良渚先民们似乎并没有“先富带动后富”,带钩没有在更大范围普及。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春秋以前的商周时期),中原地区没有发现使用带钩的迹象。这段时期,中原地区仍然延续着结绳系带,也就是直接将腰带两端系个疙瘩,打个结。

这种系带的方式,系起来容易解开难,一不小心就是死结,碰上内急解不开那就要了命。于是聪明的先人发明了一种用于解结的的工具——觿【。这种器物像一个的锥子,一般用木、骨、玉等材料制成,轻巧可以随身携带。

南阳出土春秋时期蚕节纹玉觿

战国玉觿 国家博物馆

直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真正作为实用的带钩。由于服饰的演变,之前丝帛质的轻薄柔软的腰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钩挂佩饰的需求。

人们开始使用质地更硬朗的皮革材料来制作腰带,但是由于又宽又厚的革带不能打结,钩形饰物也就应运而生。将钩尾固定在革带上,钩头勾住钻有孔眼的腰带另一端,靠人体的张力来束腰。到了春秋中晚期,带钩开始流行起来,使用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

秦公一号大幕出土春秋云纹玉带钩 

战国晚期,带钩的发展达到顶峰,其分布之广、花样之多、工艺之精美,无出其右。此时王公贵族皆以带钩为饰,奢华的带钩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蔚然成风。

战国错金嵌绿松石带钩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国家博物馆

秦汉时期,带钩造型朴素,工艺简单,已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居家旅行必备之良物。

西汉水晶带钩 徐州博物馆

西汉鹅首形金带钩 徐州博物馆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带钩的使用急剧衰落,来自草原的带扣开始盛行,带钩逐渐被之取代,淡出历史舞台。

形制

带钩通常由三部分构成:钩首、钩身和钩钮。带钩多为长体造型,长短不一,大的长近半米,小的仅二三厘米。

示意图

钩首主要用来和腰带相扣,起到连接的作用,或用于钩挂器物、佩饰等。钩身一般都具有装饰性,而钩钮是腰带和带钩的固定关键点。

带钩多为青铜材质,也有金、银、铁、玉、石、骨等材质。

战国金镶玉嵌琉璃带钩 哈佛大学博物馆

战国错金龙纹带钩 哈佛大学博物馆

带钩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常见有水禽形、兽形、匙形、琵琶形、曲棒形等。

此处有个古代版“诺基亚挡子弹”的故事。春秋时期,齐襄公乱平,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先入临淄者为王。管仲为公子纠去刺杀公子小白,但是箭却击中了带钩。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诈死,骗过管仲,先入临淄称王。小白即是后来的齐桓公。能挡住箭矢,想必受力面积比较大,公子小白佩戴的估计是匙形带钩

匙形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春秋水禽型金带钩  

 

琵琶形战国错金银铁兽首带钩 孔子博物馆

曲棒形

用途

带钩有束带和佩挂两种用途。

束带,就是行使皮带头勒紧腰带的作用,这类带钩横装于带端用来搭接腰带两头,尺寸一般比较长,有一定的弧度。带钩钩系的方向通常都是由右向左。

 

用于佩挂的带钩通常造型较小,使用时钩头向下,钩挂物品或者饰品。战汉流行配剑,这类带钩常常用作挂剑。削也是时人经常佩挂之物,削就是古时的“橡皮檫”,在简牍上写错字可用削刀刮去。除此之外,由于当时衣服没有口袋,一些诸如铜镜、铜币、印章等的随身杂物都归置盛放在一个囊袋中,挂在腰间。(像极了你无处安放的钥匙、零钱、身份证)。

另有一种较长的衣钩可装于衣服肩部勾挂衣领或装于衣领勾挂衣服肩部,这种衣钩至今仍在和尚的袈裟上使用。

带钩一般多为男性所用,而女性则一般用来佩挂一些丁零当啷的小饰品。

使用方法

带钩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即单钩法、并钩法和环钩法。

单钩法是将钩钮嵌入皮革制成的腰带的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的另一端穿孔中。这是最常见和简单的使用方法。

南越王墓出土玉舞人

河北博物院藏铜立人

秦俑带钩使用实例

并钩法。将两个或更多相同规格的带钩并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

河南洛阳战国墓出土的一件双龙首包金银带钩


环钩法,不在腰带上打洞,而是在腰带的末端装一个环,带钩的勾首直接穿挂在环上。

汉代钩环配玉钩

参考资料:

王仁湘《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

王仁湘《带钩概论》

王莉《带钩及其演变》

王仁湘《古代带钩用途考实》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