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 谈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教学

 滴水斋主 2021-01-30
在中国画各门类中,人物画是和山水、花鸟并列的大画种,也是成熟最早的科目。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来看,工笔人物的表现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同时期,山水、花鸟独立成科并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逐渐丰富起来,而且由于内容的需要发展出了比之前更为丰富的艺术观念和理论、表现形式和方法。写意人物就是继工笔人物之后出现的新的表现内容。它在艺术表现上源自书法线条的抽象审美意识以及吴道之“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的“疏体”表象手法,并秉持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和苏东坡所提倡的“文人画”理念,正是在时代风气以及艺术发展自身演化规律的契机影响下,写意人物得以发展并成为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辽]佚名  采药图轴  
54cm×34.6cm  纸本设色  山西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藏

传统的人物画技法,有“十八描”之称谓。这些描法涵盖了工笔、兼工带写、大写意的多种表现和风格,是人物画发展一千多年的重要成果,是前人对于中国画人物程式表现的高度总结。就写意人物来看,唐代以后历代均有杰出的画家出现,如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李唐、李公麟,包括后来的颜辉、陈洪绶、黄慎、闵贞、罗聘、苏长春、任颐等,都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留下了众多独具风格的杰作。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由于发展进程的差异而呈现西风东渐的趋势,对于未来之变化产生了重大而又微妙的影响,不管人们意愿如何,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脉络由此展开。在此之前,西方绘画自明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在传播中,西方的透视学、解剖学和形式感逐渐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人物画领域,形成了本土和西化及中西结合的表现形式,从之后呈现的情形来看,国人还是接受了中西结合的样式,颇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这也是从视觉的角度为即将到来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做的一个铺垫吧。

[清]任伯年  饭石山农像轴  
130.5cm×55.7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比较传统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门类,人物画是最具有革新的可能性的,或者说是最有可能把西方的写实绘画进行现实主义转化的科目。基于改良传统以及启蒙和救亡的目的,民国时期,社会著名人士对革新中国画的思考就已经展开。康有为主张“今宜取欧西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陈独秀说“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西洋画的写实精神”,蔡元培提倡“采西洋画布景写实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最有影响的当属徐悲鸿力主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同时蒋兆和的《流民图》则成为这一主张的最佳注脚。的确,从绘画艺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要求看,变革的动力一方面来艺术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外来文化的触动与艺术的融入。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全新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现实需要,体现徐悲鸿、蒋兆和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的“徐蒋体系”成为中国艺术院校中国画写意人物的教学基础和主流。虽然全国各地有着地域的差异以及艺术传统、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同因素,但在现实主义主题的基点上,以水墨材料运用中国传统的线条和体现西方艺术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和明暗手法来画写意人物这个教学框架是基本-致的。在这一框架下产生的众多画家和作品,如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杨之光的《这辈子第一回》、黄胄的《洪荒风雪》、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王子武的《白石老人》等名作,代表了这一时期写意人物画的方向和面貌。

周思聪  山区新路  
172cm×94cm  纸本设色  1973年

由于现实主义人物画对造型的严谨要求,如今绝大部分人物画家都出自艺术类学院的美术专业。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写意人物是当今艺术院校中国画人物专业的必修课和美术学专业的选修课。在大学本科阶段属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通常设置在中国画基础课程和花鸟、山水和工笔人物课程之后,要求通过写意人物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写意人物的审美特征,提高赏析能力,并掌握写意人物的表现技巧。要求学生通过阶段性的训练,能在传统文化底蕴、笔墨语言、时代特色等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与体悟,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相应的写生和创意作品。具体来说,写意人物课堂训练的目的是通过集中的练习能较为快速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从人物造型、笔墨语言和绘制方法等方面系统性地掌握其要领,为后续的人物画创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何为“古法之佳者”?其实就是笔墨,具体说就是文人笔墨和文人精神,就是“气韵生动”,这是超越技法层面的东西,需要画家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来提高写意人物画的境界和品位。这样一来就赋予中国画写意人物画在西方造型艺术基础上以深刻丰富的内涵。由于写意人物在意韵上要求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在本体语言上要能恰当运用笔法和墨法,在造型上要求具备科学的结构比例、透视关系,所以一方面要向传统学习,尽可能广泛涉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各种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在对某一件作品进行研究时,要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多层次地观照,从意境处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个性风格、工具材料、构图章法、笔墨技巧、色彩运用等方面深入了解;与此同时,配合阅读一些相关的绘画理论及文学作品、美学著作,力求从理论的角度深层次把握传统艺术。在实践上通过临摹进行体悟,把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方法。要把学到的传统转化为自己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要学习西方绘画中写实造型的长处,从形似入手,结合速写手法,渐次由白描到水墨,做到能以形写神,达到心、手、眼的统一,进而能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这是对于学院教学写意人物课程的要求和期望。

学院式训练是随着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的,作为现代的美术教学体系,显然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比如学生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全面的综合知识素养、更便捷的交流学习途径等等。但就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学院式训练比之传统的师徒制或作坊式培养模式,也有它的不足和弊端。具体来说,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目的而设定,有各类文化课、体育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创作课、实践类课程和毕业环节,以美术学专业中国画课程为例,有中国画基础、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写意人物、中国画创作等内容,从基础开始,依次渐修。这样的课程安排,从科学和合理性角度看,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专业上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根据教学效果看不容乐观,主要是课程课时不足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较好地把握,尤其是写意人物的训练,与要求有相当的距离。往往当学生有些感受时,课程已经结束了。而传统的授徒模式虽然费时长,但可以专一而循序渐进,让学生有更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是这样又与现代教育的学制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艺术教育的这些问题,正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方面。

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都与学制有关,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只是中国画写意人物教学面临的困难,但也是牵涉到中国画其他门类在教学中的综合性问题。此外,除了美术专业艺考限定在素描、色彩两个科目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学思路。近年来,关于素描训练和中国画的关系也是谈论得比较多的话题,这是个难以界定对错的题目,论辩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和事例。从现代绘画教育进入中国以来,素描就是美术院校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并涵盖了所有的绘画门类,这种思路既与自清末以来国家层面潜意识的西化倾向有关,又与现实中的文艺思想相协调,进而影响到具体的中国画写意人物本体语言的表现。我们回看新中国建立以来表达主流意识的写意人物创作,就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教学体系的巨大影响。但我们不应忘记优秀的民族传统中丰富的表现形式,从上古到近古,既有优美的宗教绘画,也有众多的现实题材作品,还有超然的文人画和广接地气的民间美术,以及深含哲理、文笔优美、义理丰赡的众多绘画理论。这些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财富,是应当加以整理后在中国画教学中充分引用的资源。

从写意人物发展的现状来看,随着文化观念的开放融通和历史的进程,传统的样式早已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而且会随着时代的递进、审美思潮的流变而不断出现新的形态。虽然多元多样的作品形态在当代的艺术格局中潮起潮落,但我们应对前进的方向进行选择和定位,就是在保持民族艺术风格特性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自信,拓展中国画本体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继承和发展,研究现代写意人物造型法则在教学中的运用,调整目前学院教学中流行的制作式绘画手法,使之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生动载体。

【详见《中国书画》2020年12期】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新媒体编辑:孙连 崔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