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马团加拿大直升机分队空运医疗后送

 卫勤精兵 2021-01-30

卫勤小组:本文作者曾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担任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医疗参谋和二级医院队员,多次参与联合演练、培训研讨、互访交流和行动实践,深入了解了加拿大直升机分队空运医疗后送情况。文中有精彩视频,千万不要错过哦!
2018年7月~2019年8月,加拿大政府向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简称“联马团”)东战区部署了一支由中/重型运输直升机组成的维和直升机分队。分队驻地位于东战区司令部所在的加奥市,拥有3架支奴干直升机(Chinook CH147F)、5架格里芬直升机(Griffon CH146)和250名官兵,主要承担联马团人员、物资运输和伤员后送任务。行动代号“Operation Presence-Mali”即“挺进马里行动”。

1. 职能定位与力量编成

支奴干作为一种重型运输直升机,通常可一次后送3名卧姿和4名坐姿伤员,最多达24名伤员。加拿大空运医疗后送力量的能级定位是移动式医院复苏室或创伤中心,可携带氧气、冷藏箱、超声设备、血液制品等装备,随直升机快速投送到现场,将复苏救护前推至伤员集中点(直升机着陆场),可以直接后送伤员,也可以在现场开展紧急救治处理,待伤情稳定后再行后送。该分队共有三个空运医疗后送组,其全称为加拿大医疗应急快反小组(Canadian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MERT),该组借鉴英国同类MERT小组模式,每组均编8名队员,含医务人员4名,即1名重症医学科医师(全科医师或麻醉师)、1名重症医学科护士和2名卫生员(或医疗技师),以及4名步兵警卫队员。医务人员均能熟练使用英语、法语,熟悉伞降业务,而4名警卫人员经过初级医疗培训,在伤员登机以后,还可以加入救治团队,动用所需药材装备为批量伤员救治提供支持。

2. 指挥协同与专业训练

指挥协同机制与流程

     2017年12月,联合国维和行动总部要求,各维和任务区应明确伤员后送流程并将后送决策权下放,使战区司令部拥有决策权并可以调动飞机,而战区司令或分队指挥官可根据行动的指挥控制权限对航空力量下达后送任务命令。直升机的调用主要是由战区司令部航空作战参谋负责,医疗业务则主要由医疗参谋负责。加拿大空运医疗后送力量任务启动依据主要是战术区伤员空运后送申请表,即九线表;在执行伤员空运后送任务时,每架支奴干由两架格里芬提供护航支援,其中一架负责行动指挥,另一架负责侦察预警,两架护航机可随时提供火力支援并可在夜间提供空中照明保障。在后送批量伤员时,也可通过东战区德国维和分队主导的伤员后送协调中心(Patient Evacuation Coordination Center,PECC)对伤员进行分流转运。

模块化的训练系统

1. 常规空运医疗后送训练模块

     加拿大军队每年开设两期空运医疗后送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空运医疗后送基础、战略空运医疗后送和战术空运医疗后送三部分内容,培训周期为32个训练日即培训周期为44天左右;培训一般采取小班教学方式,每期最多10名参训学员;课程涵盖:①从始发医疗机构到目的地医疗机构的伤员救护,以及管理飞行中出现的医疗并发症;②使用包括氧气、通信和电气系统在内的机载装备;③使用飞机生命支持设备应对飞机紧急情况;④熟练开展静脉输液泵、供氧装置、生理监测装置、患者躯体固定装置、胸管引流系统、心电监护仪和除颤器、手持式复苏器和负压吸引装置等机载医疗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

2. 部署前后专题训练模块

 一是在部署前,加拿大直升机分队要进行多次混编联合演练并通过空运医疗后送能力检验和认证。为强化轮换队员空运医疗后送能力,加拿大军队于2018年11月中下旬在该国本土组织了战术区空运医疗后送专题培训。教员为拥有联马团维和经验的荷兰空军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系列讲座、静态和飞行两种模式下的伤病救治训练,旨在培养空运医疗后送临床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是部署到任务区后,在前一批德国直升机分队的帮助下,积极协调战区司令部航空作战参谋和医疗参谋就战区以往空运后送行动经验和教训开展研讨,每批次都组织开展了多次伤员空运后送模拟演练和实兵演练,参演力量包括德国、荷兰、中国等多支分队,演练流程涵盖命令下达、机组登机、伤员登机、机场换乘等环节,进一步优化了空运后送流程。

3. 主要装备配备情况

空运医疗后送药材装备

     支奴干直升机可根据需要搭载大量医疗后送药材装备,例如:①MARCH公司生产的APLS保温软体担架,材质结实,功能实用。内部材料具有血/液吸附及保暖功效,有助于解决失血性伤员的隔污搬运及低温环境伤员的保温复苏问题,其中重型担架可承重200千克伤员,携带4.5升液体,还缝制有后送文件袋;轻型担架可承重157千克伤员,携带1.7升液体。②CareFusion公司生产的血/液加压袋(Pressure Infusor),可为不同容积的血/液手动加压,避免静脉输液过程中因气压变化或伤员搬运而引起血液回流、针头堵塞等问题,确保补液量快速准确。③SAM交界部位止血带,可用于上肢、骨盆及下肢动脉加压止血。④便携式掌上超声,可开展胸、腹部脏器检查,用于快速诊断爆震伤、弹片伤所致的胸、腹部脏器受损、出血情况。另外,还配备有冻干血浆粉、悬浮红细胞、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冷沉淀(cryoprecipit)等多种血液制品,其伤票为SMART公司产品(www.smartmci.com),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紫色和黑色五种颜色来表示不同伤情。

通信装备  

一是机组内部对讲系统。单兵版机组内部对讲系统,也称空勤无线通讯系统(Aircraft Wireless Intercom System,AWIS),由机上无线接收发射装置、机组人员便携式收发器和单兵头盔耳机构成,可以在高噪声、振动、高温、高粉尘等极端环境中使用,信号覆盖范围面积大,可满足多机编队飞行、空中伤员搜救、伤员地面救治搬运及机上伤员监护处置需要。
二是蓝军追踪系统(Blue Force Tracking)。单兵与后方可通过甚高频、超高频和调频短波三种电台进行通联,三种装备内配置有蓝军追踪装置(Blue Force Tracker)。作战指挥中心可通过随时定位追踪,实现战场敌我识别,减少友军误伤,有助于调整和优选机动路线,实时感知战场卫勤态势。

4. 经验和做法

加拿大直升机分队1年任务期分为两个批次,每个批次任务期半年。该分队在马里邻国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建有空运中转基地,可停放C-130运输机,随时为分队提供远程投送保障,从达喀尔到马里加奥机场的直飞时间在5小时左右。加拿大空运医疗后送力量于2018年8月中旬形成空运后送能力,截至2019年6月中旬,已开展空运后送行动10余次,累计后送伤员40余名。

依据各类标准作业规程明确战术技术指标  

     加拿大军队制定有各类行动标准作业规程,明确规定了各项战术、技术指标,例如:

  • 直升机分队可全天24小时待命,白天可在下达命令30分钟内起飞,晚间可60分钟内起飞;

  • 单架直升机每天飞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空勤人员单次行动时间不超过12小时;

  • 夜间后送行动范围限制在飞行25分钟即92.6千米之内,而白天为飞行40分钟即148.2千米之内;

  • 最大战斗半径约合231.5千米;

  • 在沙尘暴或能见度低于2千米时,不会执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

  • 队员要求穿着凯夫拉头盔、防弹背心和战术背心,携带9毫米勃朗宁HP手枪及各种通讯、急救、弹药等装备,每人战斗负重25千克左右;

  • 因机舱温度可高达40~50℃,为便于及时补水,每人还要背负装有3升饮水的单兵用驼峰水囊(CAMELBAK)。

 根据空运后送实战需求配备标准化药品器材

     以血液保障为例,加拿大直升机分队在执行伤员空运后送任务时,配备有冻干血浆粉、悬浮红细胞、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和冷沉淀,可以把血液制品输注前推到伤员集中点即直升机着陆场。①冻干血浆粉,为德国产AB型即通用型血浆制品,规格为250ml/瓶玻璃瓶装,可在2~25℃保存15个月,备有20个单位;②悬浮红细胞,为德国产O型,规格为袋装,可在2~6℃保存40天以上,备有20个单位;③纤维蛋白原浓缩物,为加拿大产,规格为玻璃瓶装,可在2~25℃保存2年,备有20个单位。空运医疗后送组采用Credo Cube小型运血箱,通常携带悬浮红细胞、冻干血浆粉和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各6个单位。为做好野战条件下血液制品复温输注工作,采用Belmont公司生产的血/液增温器,单次可为4升血/液增温至37℃,该设备已在美国和法国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的视频介绍了分队配备的两种血液制品:经严格冷链运输及保存的悬浮红细胞及使用、储存便捷的冻干血浆。

衔接平战时直升机空运后送训练与实战平台

     加拿大军方认为,参与维和行动可以锻炼战术区空运医疗后送能力并检验相关技战术的战现场适应性,为开展海外军事行动及国内救灾行动提供练兵平台。其机组内部对讲系统和蓝军追踪系统,可以提高指战员战场指挥协同和卫勤态势感知能力,便于及时跟进伤员后送位置、救治进展及对后方收治机构的保障需求。2019年1月20日凌晨,联马团北战区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造成10人死亡、25人受伤。袭击发生后,加拿大直升机分队迅速受命,前往支援北战区,执行投送快速反应部队、武器弹药和后送遇袭伤员任务。袭击当天,共出动2架支奴干和4架格里芬直升机,运送了15名伤员和8具遗体。为危重、重伤员提供了APLS保温软体担架,进行了悬浮红细胞和冻干血浆输注,为所有伤员填报了伤标、伤票,并在后送过程中及时发送了伤员处置信息,为战区作战指挥中心和收治医院顺利完成伤员收治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一起来看下加拿大直升机分队警卫队员配备的单兵装备。


主要参考文献:于双平,赵晓春,杨鲜苹,李良慧. 联马团加拿大直升机分队空运医疗后送,解放军卫勤杂志,2020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