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3-16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淮阳王 更始二年 公元24年
【译文】蓟中之乱时,耿弇和刘秀失散,向北逃到昌平,回到他父亲耿况那里,趁机劝说父亲攻击王郎。而这时,王郎派遣的将领,正在上谷、渔阳一带攻城略地,并紧急征调当地的部队。
北境边防郡县疑惑,但大多数都打算服从。上谷郡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向耿况建议说:“王郎仓促崛起,很难信赖。而大司马,是刘伯升的亲兄弟,尊贤下士,我们可以归附他。”
耿况说:“王郎势头正盛,以咱们的力量独木难支,应该怎么对付他呢?”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郡完好充实,有一万突骑,可以自由选择何去何从。请派我东使渔阳,拜见太守彭宠,一旦上谷、渔阳齐心合力,王郎就不足惧了!”
耿况表示同意,于是派寇恂东结彭宠,想要商议各派两千精锐骑兵、一千人步兵支援大司马刘秀。
与此同时,安乐县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也在劝彭宠归附刘秀,彭宠同意,但官员们都想归附王郎,彭宠左右为难。
吴汉在城外巡查时,遇到一个儒生,于是请来一同用餐,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儒生说:“大司马刘刘,北巡时所过郡县纷纷交口称赞,而邯郸称帝的天子,实非皇族。”
吴汉非常高兴,立即伪造了一封刘秀的书信,传檄渔阳郡,让那儒生拿着送给彭宠看,嘱咐他把所听所想告诉彭宠。恰好上谷的寇恂到达渔阳,彭宠便征发步骑三千人,任命吴汉为长史,与盖延、王梁共同领军,向南攻打蓟县,阵斩王郎的大将赵闳。 【解析】这个王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月之内席卷河北,不过四个月的时间又走向败亡,典型的眼看他起高台宴宾客,又眼看着楼塌了。 在冀州风云的前半场,王郎如飓风过岗,河北草木折腰,把更始政权派来的大司马刘秀追杀到风餐露宿,不可谓不狼狈。 可在冀州风云的后半场,多方势力先后倒向刘秀,前有真定王刘杨的十几万大军,后有上谷渔阳两郡的边防突骑。 刘秀在冀州本是无根浮萍,王郎集团却在冀州经营多年,结果统战能力反倒不如刘秀。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王郎这条地头蛇,却帅不过三秒,被过江龙刘秀死死地按在地上任意摩擦。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这么多地方势力倒戈刘秀。其实,不知败亡何以知兴盛?不识假货何以鉴真品? 与其只会哓哓的问,为什么这么多势力倒向刘秀?不如借着材料分析下,为什么这么多势力背弃王郎?为什么材料中上谷、渔阳的边防军要在王郎和刘秀中选择了刘秀?王郎针对上谷、渔阳的策略失败在哪里? 通鉴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不实事求是
这个王郎,对于上谷渔阳真是一无所知,觉得上谷渔阳总共加起来不过两万骑兵,就开始轻敌,结果渔阳太守彭宠不过派出两千骑兵一千步兵,就把王郎攥出了屎来。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由于王郎在不了解实情的状态下,主观的在邯郸一拍大腿就做出了对上谷渔阳的政策。 自秦汉以来,上谷、渔阳屡代都是与匈奴接壤的边疆,驻扎在上谷、渔阳的边军,都是战斗力最强悍,战斗意志最坚韧的精锐骑兵,虽然每个郡只有区区一万,但是这一万,那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 汉武帝时期,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把韩安国围困在上谷,韩安国仅凭上谷的七百兵力就能够困守孤城,而此时上谷、渔阳各有守军一万。 这些寒苦边关的职业骑兵,碰到王郎集团裹挟来的那些,刚放下锄头的娃娃,战斗力悬殊,如果是我,都不好意思杀他们。 王郎正是由于没有实事求是的评估边关骑兵的战斗力,认为两万人不足一提,根本不敢和自己作对,所以才发生了彭宠以三千步骑攻克蓟县的事情,蓟县就是现在的北京。 还斩杀了王郎的大将,三千步骑破城斩将,可见王郎防务之差,以及双方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巨大差距。 二、以势凌人
北边的州郡为什么疑惑?是搞不懂王郎为什么进攻幽州吗?不是的。而是因为王郎的操作太骚,一边侵略上谷渔阳的土地,又一边要求征发上谷渔阳的兵,所以北边的州郡都是一脸懵逼。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要是想武力打下来,哪有战争中途,要求对方出兵给自己的道理? 要是想征调上谷、渔阳的兵,又为何要对上谷渔阳用兵? 说白了,王郎其实就是看不起北境的这两万人马,认为上谷、渔阳弹指可定。认为大兵压境,一切将会变成齑粉,没有瓦解不了的意志。 要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倒也罢了,无非吃相难看一点,成吉思汗不也能打遍欧亚吗? 但实际情况根本就不是王郎预测的这样,王郎对上谷渔阳的骑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上谷郡、渔阳郡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数的。 所以寇恂就说:
王郎错就错在开始飘了,太看不起别人,开始以势凌人,想依靠军威迫使上谷、渔阳屈服。 要是上谷、渔阳是两个软柿子也就罢了,错就错在啃上了这两块硬骨头。王郎一边向上谷、渔阳进军,一边要求上谷、渔阳出兵资助自己。 说白了就是看不起上谷和渔阳的突骑。王郎的行为,就好比一个大汉,见别人又瘦又矮,就冲进别人家,一边打别人耳光,一边要求他把所有的钱都交出来孝敬自己。 本以为自己的要求会得到满足,因为之前自己都是这么干的,从没有被拒绝过。结果却使人大跌眼镜,这次欺负的小个子,却只是不想惹事,看起来好欺负。 王郎把人逼到了绝境,结果就是被迫自卫,一套军体拳,把王郎打得夺门而逃,在之后,站队刘秀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王郎这样的人,能够欺压的都是没什么实力又怂逼的势力,靠以势凌人组织起来的队伍,看似浩浩荡荡,其实虚胖,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要是有这个勇气又怎么会屈服于王郎? 说白了王郎集团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真正的硬茬是难以这样屈服于王郎的,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臣服,既没有面子,有没有里子。王郎这样哼哼哈哈的,但凡有点脑子又有实力的,没有人会吃他这一套。 在有实力还没归顺的时候都被这样羞辱,可以想象臣服以后是什么光景。所以寇恂又说: “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 王郎的霸道,盛气凌人使得他快速的裹挟了一州之力,也同样使得他快速的失败。因为真正有能力的都不服他。 由于王郎以势凌人,巨鹿太守、信都太守、真定王、上谷太守、渔阳太守,这些硬茬都不服王郎。 相比于王郎表现出一副有没有他们无所谓的态度,刘秀更需要他们;他们也更愿意相信刘秀是个有潜力的创业者;更愿意从刘秀出道以来的所作所为,认为刘秀是个值得托付的靠谱男。 总结:王郎的失败,败在意识决定物质,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时候拍大腿乱决策,紧接着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盛气凌人的策略直接导致河北的硬核势力不愿投效王郎。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认为跟着王郎,不会得到合理的待遇,相比于刘秀,王郎威有余而恩不足,根本不是个好老板,跟着他就算组织发展的再好,自身也分不到半杯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