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道法非选择题常见设问类型(附方法及例题)

 家有学子 2021-01-30

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容易在这几点上出错:

(1)由于设问问法不直接,不懂得转换设问,导致没有审清设问要求;
(2)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时往往丢掉了限制性条件,作答时过于自由、宽泛;
(3)分析不到位,答题要点不全

以下为非选题常见设问类型,并附解题方法及例题(以陕西中考考情为例)。

 1. 体现、说明、反映类 

体现、说明、反映类设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联系与教材对应知识。所选材料或背景大多是一年以来党和国家重大时事内容或地方材料,设问一般以“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上述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了什么”等形式呈现。

解题方法:

例题:

 2.原因、意义、作用、影响类 

此类设问即什么引起这一事物或导致这一行为的产生(原因);这一事物或者行为会引起其他哪些事物或者行为的产生(意义、作用、影响)。

设问形式以“为什么要……”“分析……的原因”“分享……的理由”“……有什么意义”“……对……有何作用”“……有何积极影响”等呈现。

解题方法:

思路点拨:
原因类设问可以从这一事物或行为的优越性(多涉及我国实行的制度)、必要性(是……的要求)和重要性(有利于……)等方面作答。
意义、作用、影响类设问分析角度应从国家、社会、个人或者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直接到间接,有顺序、有条理地展开。
需注意的是,原因类应采用“是……的要求(需要)”;意义、作用、影响类应采用“有利于……”等答题格式。

例题:

 3.认识、理解、启示类 

认识、理解、启示类设问一般以“对……如何认识”“谈谈你对……的理解”“……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等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

认识、理解类设问,首先要明确设问要求,即针对什么谈认识或理解;其次分析材料,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

启示类设问在明确材料反映的教材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最后落脚在具体行动上。

例题:

 4.做法、建议类 

做法、建议类设问一般考查国家(政府)或青少年针对某问题采取的措施或做法。常结合具体设题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

答题模板:

(1)成才报国类:

一般从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涵养品格、艰苦奋斗、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作答。可参考以下模板: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下强国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培养创新能力;

④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

⑤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国家(家乡)发展作贡献。

(2)生态文明类:

①若设问为概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可从树立低碳生活方式,坚持我国的资源环境国策,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角度进行回答;

②若设问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组织答案时则一定要具体,列举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纸张双面使用等。

(3)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类:

一般包括学法(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内容)、尊法(维护法律权威)、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方面。

例题:

 5.列举类 

列举类设问应注意题目要求的侧重:

①列举实例:应具体有效、符合实际;忌泛泛而谈。

②列举举措:侧重于国家、政府、社会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措施做法。

例题:

 6.概括关系类 

概括关系类设问重点考查学生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作答时应阐述两者的相互关系,单方面作答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