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银行股值得期待 银行股是A股里,盈利的中流砥柱,是分红界的扛把子,赚得多,分的多,估值还很...

 cnliums 2021-01-30

银行股是A股里,盈利的中流砥柱,是分红界的扛把子,赚得多,分的多,估值还很低。

你不买,不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只是因为你瞧不上4%左右的分红,你想通过低卖高卖的价差投机,赚的更多。

但如果你投机累了,或者亏的不再相信一夜暴富了。那就回来吧,回到银行股的怀抱,回到价值投资的希望田野。

其实,以高分红为特征,以稳健、可持续经营为准绳的银行股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差。目前8%左右的净资产收益率,4%左右的分红,绝对的优等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有增长空间。

未来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万美元迈向2万美元的过程,银行业相应的规模和盈利依然有不小的空间,只是增速下降而已。这是国运,是大概率事件。

我之所以说2021年银行股值得期待。最主要的原因是,2021年会是注册制全面铺开的一年。在注册制的冲击下,市场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抱团。基金在抱团,散户同样在抱团。实际上基金总是在抱团,最近的一次抱团就发生在刚刚。各种“茅台们”,已经贵的让人下不去手。而既适合散户又适合基金抱团的,银行股应当排在第一个。

所以我认为,银行股会在2021年发生抱团现象。

好人做到底,我再帮你梳理一下37只银行股,让你对银行股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指标说明

所谓梳理,就是选定指标进行对比、排名。因此有必要对我采用的指标做个说明。

1、规模指标

按常理,一般行业的分析,应该侧重于盈利能力的分析。但对银行股而言,由于货币乘数的杠杆效应和强监管的行业特点,使得银行业本身就呈现出规模与盈利基本呈正比的特点。

比如,银行业有个很知名的英国杂志《银行家》,每年都会根据银行一级资本、盈利能力等指标从全球4000多家银行里,排出前1000家。

可以看到,这个排名基本就是一级资本的排名。

另外,规模大意味着更安全。有一个名词叫:系统重要性银行。没有规模,你基本排不上号。

还有,随着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的下降,各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慢慢固化,规模大、客户多也意味着中间业务占比提高的可能。

所以,我首先选用了总资产,作为规模指标。

2、激进指标

刚才讲了,银行是一个高杠杆行业,要是没有强监管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家们能把杠杆加到天上去,还会偷偷的搞期限错配。因此,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把自有本金的杠杆加的越大,其盈利就会越高,当然风险也相应越高。

因此,为了查看银行的杠杆率、激进程度,我又选用了资产放大倍数这个指标:(总资产-净资产)/净资产,作为激进指标。

3、盈利指标

在考虑盈利能力指标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职业投资者会采用RORWA(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公式为: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这个指标。从公式上看,它就是净利润与总资产比值的进化版。但如果采用这个指标,就不可避免的要搞清楚与这个指标有关的风险资产定义与分类;表内表外业务划分与转换;分类采用的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基础法和高级法)有什么区别;两种方法的转换会带来哪些影响;加权系数如何确定,谁来定;与之相关的政策进度等等问题。说实话,一般的投资者根本吃不透这些东西,我也只是刚开始看。不过,我清楚的知道,不管是基础性的指标还是进化版的指标,都只是反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所以,在盈利能力指标上,我依然选择很好理解的基础版即:净利润比总资产。

4、估值指标

作为一般的投资者,而非银行家,我们掌握的行业知识是有限的。但市场上总有能人,基金经理们也不是只吃干饭。所以,在不完全掌握银行经营状况的情况下,不防先看看市场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因此,我选用了第四个指标:市值比总资产,作为估值指标。

二、按规模排名

先看一下,按规模的排名。(数据均采用通达信提供的最新数据)

可以看到,37家银行被分成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农工建交,再加一个邮政储蓄银行,共6家。总资产规模135万亿,占37家银行总计206万的66%。位于榜首的工商银行被称为宇宙行,资产规模高达33万亿,最差的交通银行也有10万亿以上。

它们的特点是资产规模大、经营地域广、业务品种多、组织管理复杂等。

第二梯队: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共计12家。总资产规模60万亿,占37家银行总计206万的29%。这12家的规模,虽然都不超过10万亿,但它们的前几名,又好像随时能挤进第一梯队一样。

它们的特点是可以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规模与业务的丰富度都介于第一梯队和第三梯队之间。

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等,共计19家。总资产规模10万亿,占37家银行总计206万的5%。也就是说,这19家加起来也就相当于第一梯队里的最后一名:交通银行。

它们的特点是经营范围以所在区域为主;规模较小;业务经营以存贷款为主,相对应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差异大。

三、各梯队里谁更优秀

如果把37只银行股做成一张表,看上去可能会有点乱。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我在按规模划分出的三个梯队里,分别进行了激进程度、市场估值、盈利能力三个维度的横向排名对比。出于安全的考虑,我首先锁定了激进程度倒序排列。

1、第一梯队的对比

可以看到:

1)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表现的非常优秀。不仅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还非常的稳健。具体来看,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盈利能力排第2,输给了建设银行,这是因为工行采取了更稳健的经营策略,如果工商银行把资产的倍数再放大一些,可能就就会把盈利能力的第1名夺回来。而且在这个梯队里,很明显,规模和盈利,和稳健程度表现出了很强的关联度。

2)最激进的是邮储银行,是不是有点意外。这个以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的银行,居然把杠杆加到了最大。而且是显著高于其它大行、高于平均数。想必,邮储的资本充足率亟需补充吧,再配个股或者发行一些优先股?不过,有个细节需要指出来,在第一梯队的这6家银行里,只有邮储还采用的是权重法,其它采用的都是内部评级法(高级法),邮储银行在它2019年的年报里提到,已经在推进权重法向内部评级法的过渡工作了,但不太确定的是,方法的切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善其资本充足率。

虽然很激进,但盈利能力却是大行里最弱的,当然,它还有一个细节,它的很多网点是国家邮局系统代理的,因此它每年要支付很大一块存款代理费,而且它没有权利取消,决定权在国务院,如果剔除这个因素,它的盈利能力应该也没有那么差,应该前进1名,会跟它的资产规模排名相适应。

再来看它的估值指标,已经排到了第3名,也就是说,市场已经给它的激进策略调高了估值。媒体说喜马拉雅资本的李录买入了它的港股,难道是A股的跟风盘推高了估值?

但感觉,邮储并没有工行和建行优秀。

3)交通银行的盈利能力(0.4883%)比第一名的建行(0.7274%)差了一大截。市场也给出了最差的估值。如果想搞清楚原因,有必要去深挖一下它的年报。

4)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平平淡淡,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我只注意到一个细节,中国银行合并报表里有1260多亿的少数股东权益,而其它行都很少。不知道是历史原因还是另有缘故,如果读中国银行的年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点。

2、第二梯队的对比

可以首先看到,随着银行的规模下降,规模与盈利能力的正向关系已经开始出现弱化的趋势。此时,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往往成了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最大影响因素。具体来看。

1)最优秀的是招商银行,它不仅是这些全国股份制银行里规模最大的,还是盈利能力最强的,最稳健的。不过,遗憾的是,它的估值指标显示,它已经估值很高了,15.8%远超平均数5.48%,也就是说,它已经被挖掘出来,还被抱团抱的老高了,似乎现在买进去,已经算最高了,不如去挖掘下一个银行抱团股。另外,招商银行也是采用的内部评级法。

2)上海银行以第10名的资产规模,却做到了第3名的盈利水平,虽然估值也排到了第4名,但4.71%仍然低于平均数5.48%。看样子很不错。值得考虑。

3)平安银行以第7名的规模,第9名的盈利能力,却享有第2名的估值,并且10.31%快是平均数5.48的两倍了。显然,这是一直抱团股。只是,好像报的不那么正确。

4)兴业银行以第3名的规模,做到了第2名的盈利能力,估值第3,关键估值跟平均数接近,因此兴业算是最正常的一只股。据说是市场里T党的大本营。

5)民生银行第5名的规模,第7名的盈利能力,却被市场贬为第11名的估值。难道市场认为这个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有什么隐患?如果没有隐患,它似乎被低估了。

6)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略微低估。

7)中信银行,有点不上进。

8)光大银行,正常。

9)浙商银行,你那么激进,市场已经解读为你很努力,给了第6名的估值,看后续表现了。表现不好,估值是要回归的。

10)华夏银行,你为什么那么不争气,第8名的规模,却盈利能力垫底,难怪市场不看好你。不知道华夏为什么那么差劲,如果能挖掘出原因,不排除估值修复。

3、第三梯队的对比

到了第三梯队,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小,规模与盈利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就更差了。这种情况下,除了考验管理层的经营水平,银行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就显得千差万别了。

具体一点讲:城商行和农商行因为规模小、业务单一、区位优势不同、资源禀赋差异大等等,盈利表现不像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队友们那么稳定,其波动往往较大。就像2020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的甘肃银行,2019年的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股价则大幅度跳水。

另外,我采用的数据虽然是最新的,但只是一个时点的存量,没有从更长周期去对比变化。

因此,据此表只能对第三梯队里的个别股进行点评。

1)宁波银行最优秀。规模大,盈利能力高,当然,市场给的估值也高,类似招商银行,并不适合最高了。

2)贵阳银行盈利能力排名第1,很优秀,市场为什么不认呢?给了倒数第2的估值,难道是盈利不稳定,最近的盈利属于特殊情况吗?建议深挖。

3)渝农商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是不是低估了点。

4)厦门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市场好像很看期待你们有更好的表现。

5)常熟银行你很优秀,虽然个子小,但很努力,以15名的规模,做到了第4名的盈利能力,不过市场也给了不错的估值,第3名。

剩下的你们自己对比吧。

请允许我遵守法律,作出声明:案例分析,仅供学习,据此买卖,盈亏自担。

每一个愿意在基本面上探索的人,都是勇敢的发现者。你的努力也必将获得市场的回报。

祝你2021年交好运,发大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