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茂林之家 2021-01-31

引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那时的她年仅十八岁,便已经经历了常人无法领略的欢悦与坎坷。许多人爱张爱玲,爱她笔下传奇精致的世俗故事,爱她超然、冷酷且决绝的生活态度,爱她创造的奇特、悲凉又惨淡的文学世界。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她生活在新旧文化、新旧社会冲突与交替的背景之下,拥有曲折、独特的生活经历,她的小说从来不曾绘声绘色地刻画权重望崇的大人物,也没有描绘震撼人心的大事。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有的只是处于社会底层、为了贪欲或存活而一步步挣扎地往上爬并付出惨痛代价的小人物。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是荒凉的,她冷酷、漠然地述说着一个接一个无奈又悲凉的传奇故事,将都市人身上独有的优越感与孤独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为现代文坛留下了一道奇特、亮丽的风景线。

张爱玲擅长写悲剧,然而多数人不知的是,她的晚年生活也活成了悲剧。晚年时期的张爱玲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多次搬家,孤身一人死于公寓,失去了她一生捍卫的尊严,她是如何走上这一步的呢?

一、幼年缺爱,性格悲观

我喜欢我4岁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出自张爱玲的《对照记》。张爱玲一生都在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很大程度是为了弥补童年时期的缺憾与伤痛。1920年,张爱玲出生于灯红酒绿、富贵繁华的上海。她在一个阴沉沉、雨蒙蒙的初秋降生,开启了如暗沉的天气一般落寞沉重的一生。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张爱玲敏感、矛盾、冷傲的性格形成与她的父母有莫大的关系。父亲张廷重出生名门,却自甘堕落,长期沉迷于声色犬马,沾染了数不胜数的恶习,终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母亲黄素琼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先进思想的熏陶,是一位典型的新时代女子。

这一对在生活上、思想上有着天壤之别的夫妻势必会风流云散,黄素琼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以监护小姑出国留学为由摆脱了令她厌恶、反感的家,并更名为黄逸梵。而四岁的张爱玲从此再也感受不到母爱与家庭的温暖。

妻子离开后,张廷重失去工作,生活越发凄惨潦倒。深受打击的他写信请求国外的妻子回来,并承诺戒毒、不再纳妾。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为了见到思念已久的孩子,黄逸梵还是决定回国。然而,国外游学的经历早已使黄逸梵与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格格不入,在经历无尽的争吵后,两人协议离婚。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不过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黄逸梵仍然用心投入。1930年,张爱玲被母亲送至先进多元的黄氏小学就读,毕业后考入了上海的贵族女子学校。1932年,在安排完女儿的升学事宜后,黄逸梵再次远走他乡。十二岁的张爱玲早已习惯父母的争吵别离与生活的悲喜交加。

可逐渐麻木的她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还是忍不住流泪雨下。张爱玲对母亲的情感是浓郁且深厚的,既有爱,也有崇拜。她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而她的处事观念与生活态度也在父母家庭的恩怨纠纷、爱恨别离中逐渐形成了。

二、两次婚姻,结局凄凉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签订终身,这是她的第一次婚姻。然而,胡兰成是一位见异思迁的浪荡子弟,喜欢到处拈花惹草,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在与张爱玲结婚以前,胡兰成便已有三次婚姻,藕断丝连、暧昧不清的对象更是数不胜数。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不过,张爱玲还是被胡兰成那句“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所触动,决定为这段不被世人看好的感情放手一搏。张爱玲丝毫不在乎胡兰成的“汉奸”与“有妇之夫”的身份,她疯狂忘我地沉浸在胡兰成的爱恋中,早已顾及不了社会名誉与地位。

然而,胡兰成从骨子里还是放诞风流的男子,即便张爱玲聪明能干、情深意切,依旧无法拴住他的心。胡兰成先后与护士周训德以及范秀美相好,早已视张爱玲于无物。胡兰成一边花着张爱玲拼命写作赚取的稿费,一边与范秀美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毫无愧疚之意。

最终,心灰意冷的张爱玲于1947年写了决绝信,与胡兰成彻底恩断义绝。张爱玲花了三年光阴才认清胡兰成自私自利、喜新厌旧、虚情假意的真面目,这段夭折的感情深深刺痛了她。1956年,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在纽约拉开序幕,丈夫是德国人,名叫赖雅。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彼时的张爱玲三十六岁,赖雅六十五岁,从将近三十岁的年龄差可以推断出张爱玲应该有恋父情结,她渴望从成熟男子那里获取安全感,弥补小时候缺失的父爱。赖雅虽谈吐不凡、学识渊博,但他穷困潦倒且身体羸弱,甚至因为经济拮据劝张爱玲打掉她的第一个孩子。

两人的婚礼如同聚会一般简单,没有婚戒与婚房,连家具都是借的。尽管如此,张爱玲仍旧无视了赖雅的贫穷,无怨无悔地与她在一起。谁料婚后不久,赖雅的身体每况愈下,张爱玲一边写作、做兼职,一边省吃俭用为赖雅治病,生活得穷困潦倒、狼狈不堪。

三、搬家成瘾,活成孤岛

1967年,赖雅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张爱玲孤苦无依地生活在美国,第二段婚姻就此无疾而终。赖雅去世后,失去了最后一丝温暖的张爱玲孤身一人身处异国。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半时间内(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竟疯狂搬家180余次。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一方面是因为遭受了巨大变故,对身边人产生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跳蚤”。晚年的张爱玲非常惧怕跳蚤,甚至达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但凡看到信箱里有一只虫子,便要拖着孱弱的身体迅速搬家。为了避免与跳蚤共存,她甚至剃光了头发,不允许身体有一丝不干净。

曾有医生诊断其患有“妄想性虫爬”的精神病,张爱玲眼中的跳蚤早已不是致使皮肤病的跳蚤,而是她假想中的跳蚤。除此之外,张爱玲还患有严重的厌食症,一日三餐只吃饼干与蛋糕勉强果腹,只要一吃家常饭菜,便会立刻呕吐。

而张爱玲的精神状态更是堪忧,她的内心已经孤寂到了极致,疯狂地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变得愈加孤僻与不近人情。张爱玲生前最不愿麻烦别人,就连死的那一刻也是,她走得无声无息,一星期后才被房东发现,死时衣不蔽体。对于世人来说,她的死是凄凉且悲哀的,可对于张爱玲来说,那是最舒服自在的解脱。

张爱玲晚年:三年搬家180次,死时衣不蔽体,自嘲活得像流浪狗

结语:

张爱玲曾说过:“不想让人觉得可怜,活得高傲且冷淡”。在世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孤傲且冰冷的人,但是为了追求心中所爱,从不言弃,哪怕精神崩溃。张爱玲曾在书信中回忆照顾赖雅的那段艰难时期,自嘲“活得像条流浪狗”一样,可见当时她的内心是多么地绝望与痛苦。

或许有人会说,如若张爱玲在美国遇到的第二个男子不是贫穷孱弱的赖雅,而是条件优越的男子,或许她的下半生不会过得如此凄凉。然而,人生没有剧本,也不能彩排。不过,在张爱玲看来,哪怕那份爱千疮百孔,哪怕生活残酷无情,她也会坚定不移地选择用身心疲惫与心力交瘁去换那十一年的相濡以沫。

这便是张爱玲,独一无二的民国奇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