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三哥liuv0nph3c 2021-01-31

南怀瑾曾经预言: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警告过人们,说道:二十一世纪的人,将来自s会成为第三大死因,而造成自s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抑郁症。

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现代都市人群当中,有抑郁或者是焦虑障碍的人口越来越多,而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近1亿左右。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孔子曾经说“四十不惑”,而白岩松则说“我觉得现今这个时代40岁恐怕困惑是最多的。人一般到三十六七岁就开始困惑,我干这一切有价值吗?有意义吗?我到底要干什么?30岁的时候,你发现有很多幸福目标都是跟物质挂钩的,但是四十不惑很难!”

刚出生的婴儿,无忧无虑,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和困惑也会越聚越多。

当我们感觉人生充满很多困惑的时候,不妨多学习老子《道德经》,继而解开心中的困惑。

正所谓是“为学日益,为道日减”,学会做人生减法,除掉身心上的束缚,我们才能越来越活出本我,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比如说,我们如果能够读懂《道德经》第44章,我们的人生困惑会少一半。

第44章内容如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名声和自己的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亲呢?自己的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呢?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呢?过分地追求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多的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做人,懂得知足常乐,才是最大的幸福;做事,懂得适可而止,才能避开很危险与祸患。

当我们的欲望大于现实所得的时候,我们就会心理不平衡,继而不快乐;时间久了,焦虑和困惑就产生了。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什么叫做穷?所谓穷,就是你的欲望太多,就叫穷!

什么是贫穷?就是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这就是贫穷,而且是贪婪的心穷!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有句名言叫:不要让我的欲望,超过我的能力范围,这就是他永葆幸福与快乐的秘诀,也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的。

人一辈子赚钱,钱是赚不完的,但是身体只有一个,身体若是垮了,一切都是空。身体之外,还有我们的性情,联合起来就是“性命”。保留“性命”,才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一个人如何世俗之心太重,一心沉迷于功名利禄,对于成败和荣辱患得患失,就像小人长戚戚那样,即使拥有再多物质,也会感觉不快乐,人生多困惑。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幸福快乐的标准也不同。

常言道“七十古来稀”,可是十年少小,十年老弱,最后只剩五十年。五十年再分成日夜,只有二十五年的光景了。再加上刮风下雨,三灾六病,人这一辈子啊,还能剩下多少好日子呢?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赚钱少、没有功名,这就是失败。其实,我们好好活着每一天,就是好福气,就应该珍惜。

当我们还在为不能买到新款鞋子而忧伤的时候,或许还有人“没有脚”。所以说,做人要知足常乐,收敛欲望,一切烦恼和困惑就自然消失了。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诗经》有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即:如果我们不嫉妒他人,不过分贪求外物,我们又会招致什么祸患呢?

曾国藩更是把“不忮不求”作为修身和齐家的格言,他在家书中告诫儿子们: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当一个人内心豁达乐观,淡泊名利,便可真正心灵解脱、活真正的自我,如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道德经》第44章,人生的困惑就会减少一半

最后,把一段话送给大家,与诸君共勉:

能经常感到满足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沦落贫穷;

能够做到不贪求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卑贱;

能将躯体看作身外之物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患病;

能够做到不贪恋生命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死亡; 

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困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