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铁钉效应”,这几位古人因小失大,他们的教训堪称深刻

 历史解密坊 2021-01-31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铁钉效应”,它一直被后世学者称作是最著名的效应,甚至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铁钉效应”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它的发生?古人的故事或许能带给我们答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铁钉效应”出自于英国的一句著名谚语,即“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民谣起源于一场将决定由谁来统治英国的战斗。在1485年时,国王理查三世准备与里士满伯爵亨利率领的军队决一死战。在战斗开始的当天下午,理查让马夫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而铁匠在给战马钉掌时,却因缺少几颗钉子,导致一只马掌没有钉牢。

两军对垒之时,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率领队伍冲向敌阵。理查国王英勇激烈了全军将士,战争天平也向己方倾斜。然而正在此关键时刻,队伍眼理查国王战马的马掌突然掉落,导致马失前蹄跌翻在地。士兵见国王落马,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率领的军队围了上来俘获了理查。

一般来说,“铁钉效应”阐释的道理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理查国王因为一颗小小的铁钉,导致自己丢失了对国家的控制权,令人听罢不禁唏嘘。其实“铁钉效应”也存在于生活之中,古人就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一、范晓杰

清代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人,名字叫范晓杰,此人学识渊博,一直被当地官员重视。然而,才与德不能划等号,故此官员对其有意试探。在书店之中,一位少年特意在范晓杰身边看书,并丢下一枚铜钱于地上。范晓杰看罢赶忙用脚踩住,并将其放入自己的腰包,然而这一切都被官员看在眼里,他对范晓杰的举动颇为不满,当即放弃了对他进行推举的想法。

根据当时的购买力,一文钱买不来一个小小的烧饼,却让范晓杰跌了大跟头,导致其从此与官场无缘。

二、卫懿公

战国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即豢养白鹤。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鹤生活在一起,专门以山珍海味喂养它们,为此,卫懿公荒废朝政,终日里只知道玩乐,更不会管百姓的死活。果不其然,数年之后,外族发动叛乱,卫懿公再也找不到能够御敌的武装力量,最终导致国破身死。

“玩物丧志”很可怕,卫懿公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由此看来,“铁钉效应”似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

三、唐僧

唐僧西天取经时,曾被通天河老龟驮过通天河,老龟曾请求唐僧帮其向如来佛祖问寿,唐僧也满口答应。可惜的是,唐僧一路旅途劳顿,早已经将此事抛诸脑后。至取经归来时,通天河上的老龟又旧事重提,唐僧无法向其交差,导致师徒四人与经文全部被抛落至水中,经书也因此而损坏。不得不说,唐僧因小失大,为自己的小小的过错,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四、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周幽王作为一国之君,竟然为博得美人一笑,下令将烽火台点燃,对诸侯们谎报军情,令城下诸侯蜂拥而至,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更令王权的信任度降低。

烽火戏诸侯之后,诸侯们再也不相信周幽王,至后来犬戎入侵,周幽王命人点燃烽火台企图搬来救兵,却由于失去了信任,导致诸侯们坐山观虎斗,周幽王因此而死。不得不说,一个小小的玩笑,令周幽王从此失去了王权的公信力,为灭国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五、陈伯陶

陈伯陶少年勤学,生性聪慧,1岁便能背诵五经,21岁中了秀才,25岁时获乡试第一名。老师陈澧更以对联赠送给陈伯陶,勉励他“文章高似罗浮顶,科第连登会状元”。然而,正是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学生,却因为一个字令老师失望,错失状元之位。光绪18年,陈伯陶进京应试,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在试卷中,他将“宣抚司”写成了“宣慰司”,因此遗憾地成为了探花。一个字,可以改变一生,一个失误,也可以改变一生,陈伯陶此次的跟头栽得很大,几乎与理查国王不分伯仲。

古人的教训历历在目,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要恪守底线,将危险消灭在萌芽中,尽量学会防微杜渐,彻底避免“铁钉效应”的发生。

参考资料:《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著

《清代名人轶事》 辽宁出版社出版 王伟著

《西游记》中华教育出版社出版 吴承恩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