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月底加班又加上研究重疾险,整个人都快头秃了 ![]() ![]() 1️⃣家庭成员的保险配置公式(健康告知通过) 老人:医疗险 意外险 夫妻:重疾险 医疗险 寿险 意外险 孩子:重疾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忽悠你买超出以上范围的险种的经理人都是圈钱的。因为重疾险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治病,而且弥补重症期间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夫妻本人和孩子重症生病后,两口子几乎都不能工作,所以需要重疾险来充当这期间的收入。老人本身就不用工作,所以生病了以后也不会耽误收入,所以不用配置重疾,而且老人的重疾真的是非常贵! 2️⃣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重疾,最高发的是恶性肿瘤,有医生的诊断书就行,一次性全额打款,心脑血管疾病是开颅或开胸术后达到一定天数再一次性赔付,这个钱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生活,完全自由。 医疗,又叫住院险,是报销型的,这个险才是用来治病的,生病后所有手术费治疗费药物费都能报销。所以医疗险需要全家配置。 3️⃣寿险 身故后一次性赔付,这个主要是家庭顶梁柱需要买,老人和孩子都不需要。 4️⃣消费型和返还型 消费型就是每年的保费相当于买东西花了,不会再返还了,返还型是身故后所有保费返还。听起来好像返还型很美丽,这都是忽悠外行的,因为金钱有时间价值,20万保费30年以后通胀率5%的话,也就值3万块,还不如几百块钱买个好点的寿险,杠杆更高。 5️⃣重疾险新规和旧规哪个好 为什么非要赶在1月31号旧重疾下架之前买?新旧规各有利弊,市面上的保险公司都出了“择优理赔”政策,就是同样情况按新旧规谁理赔更优的政策走。旧规的时候买,是给自己多一份更优的选择。 6️⃣重疾险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按重要顺序排序: 1,保额。买保险最终就是买保额,所以预算范围内尽可能把保额买足。 2,保费。保费就是杠杆的短侧,土豪可以不看这一条,普通家庭还是要把保费控制到家庭收入的10%左右,才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3,轻/中症。任何病都是由轻中症发展来的,轻中症的患病概率更高,选择这部分更宽松的产品。 4,癌症多次。癌症容易复发和转移,选择多次赔付的,否则得一次癌症合同就终止,后期所有保险公司都会拒保的。 5,重症多次。同理,理论上癌症多次概率更大。 6,不分组。假如某个产品是不分组2次,就是说所有疾病库里得两次都会赔付,这种比较没限制。分组2次是把重症分为ABC组,本组得一次,赔付完毕后再得本组另一种病不赔付,赔付率更低。 7️⃣医疗险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基本保额相同的前提下,选择①医疗费能提前垫付的②含外购靶向药(大开销)。 8️⃣家庭成员在保费预算中的占比 夫妻双方特别是家庭顶梁柱的保费占比应该最高。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保护伞,保护住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你品,你细品。很多新手爸妈一上来就给孩子买了一万多保险,自己靠后,如果自己出险了孩子怎么办? 9️⃣通过什么渠道买保险 找个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隶属于一家保险公司,比如太平洋,平安这种公司,他们只会推荐自己家的产品,因为他们是这家公司的员工。第二种是第三方平台的,这种平台跟所有保险公司都有合作,他们的收益来源于各个保险公司的返点,他们会配置所有产品,这种经理人更优。 市面上第三方平台有很多,小雨伞,小七探险,深蓝保,奶爸保等等,👸🏻号搜索,都能买。 🔟买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买保险不看公司,只看产品,因为全国九十几家保险公司都归银保监会管,牌照发放极苛刻,几乎不可能倒闭,如果万一倒闭了,银保监会也会指定别的公司来接盘保单,不会让消费者的保单承受损失,保险历史上还没有因为公司倒闭导致没有赔付的例子。国内历史上也仅有一家公司破产,然后所有保单都被别家接管了,完全不受影响。 换句话说,真正保障你的,不是保险公司,而且国家法规。 以上就是配置家庭保险的入门知识,知道了起码思路是在正道上的,跟保险经理人沟通也不会被带跑偏 ![]() #重疾险新规来了##2020印记博物馆##安妈读书笔记# |
|
来自: sosofly200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