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刚来单位那一年,见到办公楼前有一片竹子,内心一阵欢喜,天天有竹子为伴,真乃幸事。恰巧,办公室就在二楼,从办公室的窗子里就能够看到竹子全貌,这就更感觉幸福得上天了。那碧绿的叶子,那挺拔的竹竿,那随风摇摆的姿态,那飒飒作响的声音,总能在工作疲劳的时刻带给我一阵轻松,一点喜悦,一缕想象……闲来无事时,走下楼去,走进竹林中,享受一番竹阴下的清凉的惬意,或者,绕着竹林走一圈,观赏竹子在风中摇曳的万方仪态,实在是一种绝佳的享受。有时,想象着,当年的竹林七贤如果在此的话,一定会留下诸多的名士佳话。许多年,就这样与竹子相伴,看着竹林由原来的几平方扩展为几十平方,高度也不断向空中伸展,气势也不断营造得恢宏壮观,这片绿阴就长在了我心中,并不断在心中扩展。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想到,竹子没了,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的,等我知道的时候,办公楼前的地上已经赫然地生长着一群无精打采的向日葵。是谁砍走了那些竹子?是谁掠走了我心中的的绿荫?是谁如此之野蛮,如此之残酷……从这幢办公楼挪走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再次回到这幢办公楼前,竟然是这样一幅模样。竹子呢?竹子呢?我心中一阵悲哀,我想为竹子唱一首哀歌。我回想起竹子春天里从地上冒出无数尖尖的嫩芽的情景:一夜之间,平展展的地面上,突然之间,钻出无数的小尖尖;又是一夜之间,这些小尖尖蹭蹭地窜出了老高老高;又是一夜之间,那尖芽竟然飞长出一人多高;又是一夜之间,开始在尖梢上长出枝叶,并慢慢地不断地铺散开来。然后,就放慢速度,一枝枝,一叶叶,张扬出一片片绿色的云天……它们每天都变换着模样,每天都带给你惊喜,它们用生命的迅猛与狂热扩展着自己的领地,满是朝气,满是张力,满是不容你迟疑的对你的视野和心灵的冲击。我回想起竹子在夏天里暴雨中的恣意狂舞的情景:乌云突然涌上来了,好像压覆着这一片竹子,狂风冲上来了,好像要把这一片竹子连根拔起。但竹子还是那片竹子,既没被压弯,也没被摧折。它们却尽情地摇曳,甩开身板,无所顾忌,在风中狂舞,在乌云下唱歌。大滴的雨点砸下来了,砸出一片轰鸣,砸出一片欢乐,砸出沙沙的阵势,砸出恢弘的交响乐。竹子在接受洗礼,在脱胎换骨,在显摆,在喧嚣着生命的疯狂的浪漫。我回想起竹子在秋天里霜雪中沉静冷凝的情景:树木们叶子变黄了,飘落了,竹子依旧绿绿的,舒展着;草蔓们枯萎了,败落了,竹子依旧挺拔着,尖耸着。冷冷的秋风只能吹动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却并没有吹走竹子的气节与神韵。秋晨霜凝之时,竹子静如处子,默默地沉静在这世界中,不张扬,不显摆,不晦暗,不低沉,如静吟秋歌的诗人,又像有韵致但并不丰腴的少妇,尽收秋之风味,而无秋之悲凉。我回想起竹子在冬天里大雪压顶时的情景:鹅毛大雪片片飘落,落在成群的竹子上面,竹子静静地承受着,既不抖落,也不反弹,任雪花一片一片地叠加,一片一片地汇成雪块。竹子像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任儿孙们在自己肩膀上耍弄。雪块薄时,它们枝叶交织,连成浅白的网;雪块厚时,它们就稍稍弯下腰来,任雪块自然滑落。风起时,它们助雪花起舞;风停时,它们与雪花为伴。雪中的绿色更加凝重,凛冽的寒风里它们的身姿显得更加坚挺。无论是怎样的季节,竹子都尽情尽兴地释放着生命,展露着颜色、形体高度一致的天然生机。可这一切都已经远去了,远去的竹子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杜甫有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可它们不是恶竹啊!它们是俊竹,秀竹,美竹,善竹,它们就怎么被砍了呢?我曾经多次流连于那竹子的遗址,尽管那些竹子已经被连根清除,但依然有些许遗留的竹根又长出郁绿的叶子来,它们还有希望长成挺拔的竹子,长成成片的竹林吗? 好久没有从老办公楼前走过了,有工作地点变换的原因,也或许有怕不见竹子的伤感。前几天,偶然走过老办公楼前的绿化带,在那片曾经长着竹子的地方,发现一份惊喜——原来的黄杨绿植墙竟然被密密的竹叶覆盖了,形成了一道矮矮的竹子的长城。竹子没绝迹,竹子又活了,竹子的魂魄又回来了!尽管竹子被砍了,但它的血脉还在,它的精神还在!去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悼念竹子》的文章,为竹子被砍而唏嘘,而伤感,现在,我虽然没有见到竹林,看不到丈余高的挺拔的竹子,但能见到这些竹子的子孙们,心中也有了一丝的慰藉。竹子们茂盛的叶子,密密麻麻地挨着,像手拉手相互加油相互鼓励一般。叶子颜色深绿厚重,形状肥厚壮硕,就像积聚了无限生机和万千能量随时要爆发一样。它们匍匐在绿植墙的上面,势头、气象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绿植墙的主人——黄杨,甚至,不仔细看都见不到黄杨的影子,认为就是一道矮竹墙。我惊喜,我赞叹!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这样强势地生长,是什么信念让它们这样不屈地活着呢?或许是血脉,或许是繁衍,或许是老土地的养分,或许是蕴蓄着的希望的精灵。但不管怎么说,它们活着,而且,有着逼人的不容小觑的声势。在校园里的种种绿化植物中,只有原来的这片竹子几乎是和校园历史同步的,它们是当初建校的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代表了学校的源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寓含着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是传统,更是传承;是血脉,更是血性;是风水,也是风情。是老一辈人眼里看着心里想着的风景,是一代代学子的朗朗书声和整齐的脚步声陪伴成长的诗情回忆。它们不能消失,也不会消失,只要有一点阳光,它们就会灿烂起来的。现在的情势就是最好的证明。竹子是一种根生繁衍的植物,地面上的竹子容易被砍掉,但地下的根系却难以清除,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细根存在,它就有重新繁殖的希望。事实上,这里的竹根应该被清理过好多次了,除了黄杨绿植墙中,其他地方已经见不到竹子的踪影,但竹根能够找到这样一种生存空间的确是不容易了。是智慧?是无奈?亦或是“天不亡我”的机遇,亦或是倔强的性情、不屈的意念。竹子原来一直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一直活着,他们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在黄杨绿植墙的顶端蜿蜒。我想,或许,将来这条长龙会站立起来,摇摆成一片腾云驾雾的姿态,衍生出辉煌壮丽的景致。愿如杜甫所说:“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
作者简介: 周传福,男,高中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