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静染:抗战时期文化大师的流寓史

 置身于宁静 2021-01-31

  作家龚静染的新书《西迁东还》经由天喜文化出版,于2019年10月正式上市。这是一部讲述抗战后方人物的命运与沉浮的厚重之书,也是一部向一代民族精英和一段历史岁月致敬的感人之作。

继《南渡北归》之后,《西迁东还》再次聚焦抗战时期的民国知识分子群体,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南怀瑾、贺昌群、叶圣陶、陈西滢、朱东润、竺可桢、缪秋杰、范旭东……每一位都是声名显赫、推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精英人物。抗战开始,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前途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迹。大后方的八年流亡生活是抗战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但相关的历史叙述却近乎贫乏,《西迁东还》致力于填补这个空白,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以非虚构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态度来展现激越时代下的生存现实和精神风貌。

作家龚静染近年来致力于非虚构写作,著有《桥滩记》《昨日的边城》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等途径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作者通过这部抗战后方文化大师与精英人物的四川流寓史,映照出了乱世中的铮铮风骨,讲述了一个个曲折而真实的人生故事。

龚静染

龚静染,作家,现居成都。主要作品:散文随笔集《桥滩记》《河山有灵——岷峨记》《我们的小城》,诗集《整个世界慢慢灰暗下来》,非虚构作品《昨日的边城》,长篇小说《浮华如盐》《纸》等。

《西迁东还》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西迁至四川大后方的故事,其中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叶圣陶、朱东润、南怀瑾、凌叔华、贺昌群、范旭东等,他们或创办教育,或著书立说,或重兴实业等,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作者通过查询档案、实地走访等途径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

乱世中大师们的生活

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在乱世中大师们到底度过了怎样的一段生活呢?他们或沉溺山水,迷茫度日;或专心致志,著书立说;或身陷泥沼,苦苦挣扎;或贫病交加,命运多舛……人生况味,各不相同。这其中的种种情状,也许与我们的想象大不相同,但却是真实的人世写照。

书中有不少生动的细节耐人寻味。叶圣陶一家刚从武汉搬到四川乐山的时候,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在《嘉沪通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物价的便宜让他欣喜,“肉二角一斤,条炭二元一担,米七元一担”,当时的教授们月薪最少也能拿到200~300元。而在有暇之时,教书先生们还常常游山玩水,连江水中五彩斑斓的卵石也成了生活中的一点乐趣。

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乐山这座小城也受了影响,物价飞涨起来。叶圣陶在乐山被炸之后,经历了生死考验,淡然了许多。他搬到了竹公溪,租了间茅屋。野屋有野趣,奈何居家劳苦烦。虽然叶圣陶的薪水不低,但是一家七口人都要靠他养活,生活的重担让他很沮丧。为了给长子叶至善办好婚礼,叶圣陶特地跑了红十字会,又跑发电厂,还“跟一家江苏人开的馆子定了六桌菜,开了一坛眉山造的仿绍”。参加婚礼的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当时流寓乐山的文化界名流,比如朱光潜、贺昌群、陈西滢等。对当时生活情状细致而生动的描绘,是《西迁东还》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在该书序言部分,龚静染写道:“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刻意压低或抬高,我们需要的是平视的历史。”为了创作自己心中平视的历史,龚静染通过精炼的文字,将各种真实的史料组合成生动的画面,而他自己,却又仿佛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他至少把握了两点:不进行主观臆测,不进行道德评判。

叶至善与父亲叶圣陶

叶至善与父亲叶圣陶

马一浮与熊十力的友谊和分歧

《西迁东还》第一篇,讲的是马一浮的故事,提到了马一浮与熊十力之间的友谊和分歧。两人在1929年相识之后,经常书信交流,成为好友。抗战之后,马一浮在乐山创办复性书院,邀请熊十力前来讲学,而熊十力到乐山不久,遭到日机轰炸,住宅被焚,左足受了轻伤。马一浮因为忙于其他事情,并且认为熊十力伤势并不太严重,所以没有尽到“调护之力”,让熊十力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尊重。结果,没过几天便拂袖而去。

大师之间的瓜葛,有时在常人看来,很难理解。金庸先生去世后,李泽厚应邀为《明报月刊》写悼念文章,回忆起早年要出国,经香港去见金庸,金庸给了6000美金,但李泽厚认为太少,不仅没有要,还为此耿耿于怀20多年。这篇文章问世后,引起了网友热议。当时,有网友分析,或许是李泽厚认为6000美金,配不上自己的身价。

但是,历史写作和网络评论不同,对于过去事情的真实还原,永远是历史写作的命脉所在。由于对历史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已无从考证,所以,写作历史随笔,最重要的是展现客观存在,而不做主观臆测,龚静染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对马熊之交的决裂,龚静染还做了其它更多的铺垫,一是两人初次相遇,虽然相见甚欢,但也已显现分歧,“极论常变之理,熊先生主变,马先生则主变中见常”;二是对创办复性书院的目的,马一浮认为书院应穷究义理之道,而熊十力则主张学以致用。所以,根据这些资料,熊十力离开复性书院,也许更多是由于思想上的不同。但是,对于这一点,龚静染并没有下定论。当然,除了当事人,也没有人能做出定论。

熊十力与马一浮

熊十力与马一浮

真实呈现情感历程

在《凌叔华: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里,龚静染对凌叔华的情感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凌叔华出身于名门豪族,与林徽因和冰心,并称为民国“文坛三才女”,与她的才华相比,同样引起世人关注的,还有她的感情经历。她曾与徐志摩有过一段恋情,之后与陈西滢结婚,然后还和武汉大学的外教朱利安·贝尔发生了婚外情。

当朱利安刚到武汉时,陈西滢对他进行了很好的照顾,但是,朱利安却与凌叔华发生恋情,陷入强烈的情欲中。而且,这段婚外情,不仅陈西滢,很多人也都知道。后来,朱利安被迫离开武汉大学,但凌叔华却还是与他藕断丝连,直到1937年春天,朱利安在西班牙马德里保卫战中,遭遇炸弹袭击身亡。

朱利安死后,凌叔华还和朱利安的姨妈、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保持通信联系,一直到伍尔夫1941年自杀身亡。或许受伍尔夫《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影响,1943年陈西滢赴英国工作后,凌叔华在乐山万佛寺旁建起一栋小楼,可以远眺岷江、大渡河和乐山大佛,开启了一段自由的恬静生活。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才女和婚外情这两个关键词,足以让此事登上热搜。至于是冲破封建思想桎梏,追求真爱和幸福;还是罔顾传统道德伦理,背叛爱情与良知,都可能成为网民议论的热点,甚至进行人肉搜索,实施网络暴力。但龚静染对于这一切,只是娓娓道来,通过陈小滢《回忆我的母亲凌叔华》、叶君健《陈西滢和凌叔华》等史料,将事实呈现出来,至于谁是谁非,并不作出评价。

为创作平视的历史,龚静染还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在《黃汲清:寻找黑卤》中,他通过几十封信进行拼接,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将历史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还原出来。龚静染的这种写作方式,与当前一些调侃式,甚至恶搞式历史写作,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相比较,无疑创作平视的历史,更符合历史写作的初衷。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