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死亡之谷”,汗水与生命筑成中巴友谊之路

 智能人做超人 2021-01-31

在平均海拔5500米的雪山间修路,雪崩、泥石流、塌方随时发生。穿越“死亡之谷”,中国筑路队是吉是凶?一次精心准备的爆破,为何让25名队员“长眠”异国?今晚20:00敬请关注CCTV4《国家记忆》系列节目《秘筑中巴公路—守望天路》。


精彩节目

抢鲜看

揭秘

01

第一个队员不幸牺牲

该如何安葬

中巴公路地段有很多山体因为风化严重,

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一个叫李平安的驾驶员在运输物资时,

为躲避塌方,

不幸坠落悬崖。

转眼十多天过去了,

李平安的遗体却迟迟没有安葬。

队友们希望能把李平安的遗体护送回国,

让烈士魂归故里。

不久,

工程指挥部给中央呈送了一份报告,

报告中这样写道:

朝鲜战场上毛主席的儿子都埋在了国外,

更何况我们呢。

表达的意思是就地安葬李平安。

但是,

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上批示说,

将李平安运回喀什。

此后牺牲的队员,

就地安葬。


(图: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

揭秘

02

中巴公路

世界上最险峻的公路之一

这里是几百万年前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

碰撞所产生的破碎地带。

除了喀喇昆仑山脉以外,

公路还穿过兴都库什山脉、

帕米尔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红其拉甫河、

洪扎河、

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随公路蜿蜒而下。

地质带的不稳定使这里雪崩、

泥石流、

塌方时有发生,

能够在瞬间冲断路面和桥梁。

    更可怕的是,

这里地震活动频繁,

震级甚至会达9级以上。

如此恶劣的地质环境下,

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


(图:中巴公路勘测队)


揭秘

03

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

2000名队员遇险

当先头部队刚刚抵达施工地点时,

连天的暴雨引发一场特大灾难,

北部山区的30多条冲沟同时爆发了泥石流。

沿线交通因此中断。

2000多名队员眼看着道路被洪水冲断,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武国田看到了一个吊桥。

他灵机一动让工程队将翻斗车、

解放车全部卸开,

队员们或挑或拿,

运送到河对岸再进行组装。

大量的筑路机械就这样通过了

这条高80米长130米的吊桥。

随后,

巴基斯坦工兵部队在洪扎河上紧急架设舟桥。

近六千名筑路员工,

直到三个月后才全部进入施工区域。


(图:中巴公路泥石流)


揭秘

04

一次精心准备的爆破

为何让25名队员“长眠”异国?

这是中巴公路施工14年来最大的爆破规模。

50吨的炸药被装填在12个炮洞里,

炮洞最深可达13米,

相当于4层楼的距离。

风钻工们奋战了3个多月,

才完成这6个炮洞。

按照安全操作规程,

如此规模的大型爆破,

必须在48小时以后,

人员才可以进入现场。

但这个路段恰恰是慰问团的必经之地。

大家都想用大爆破的成功,

来为祖国的亲人们献礼。

于是,

有两个排的战士提前进入爆破现场,

清理哑炮,

准备重新起爆。

  但是就在战士传递炸药的时候出事了。

这次事故,

让25名队友失去了生命。


(图:中巴公路大爆破)

珍贵影像资料

中巴公路施工爆破规模



揭秘

05

从年轻到暮年

一个巴基斯坦人坚守中国陵园

中巴公路烈士陵园位于

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尔吉特,

88位为修筑喀喇昆仑公路而牺牲的

中国筑路员工长眠于此。

82岁的阿里·马达德老人,

41年前曾经是中巴公路上的筑路民工。

他看到中国风钻工吊在悬崖上开山放炮、

山体崩塌后瞬间消失的生命;

看到驾驶员被洪水卷走、

推土机被雪崩掩埋;

他看见医疗队走村串户挽救了无数当地百姓的生命;

看到筑路队在河里捞柴火做饭,

还按斤称两地把大米和面粉折返给村民。

在朝夕相处的14年里,

阿里·马达德看到了一群善良而真诚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给800公里的山区铺设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如今,

阿里·马达德老人依旧守护着陵园。

当年,

正是因为目睹筑路队员们的牺牲,

他决定用余生来守护这些来自异乡的英魂。


(图:守陵员阿里.马达德)

 《国家记忆》播出时间


CCTV-4(亚洲版)
首播:周一至周五 20:00
重播:周二至周六 09:00
重播:周日 09:00 五集连 播


编导:褚红霞

编辑:田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