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甩掉“贫油帽”,石油先驱不能忘! 4月29日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逝日。他不仅是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还参与并指导了新中国前期的地质调查、石油找矿工作,是打破“中国贫油论”的颠覆者之一! 但在劳动节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曾经在茫茫的中华大地上奔波行走的辛勤劳动者——石油开采工人们! 这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大庆油田会战先进典型“五面红旗”之一的——铁人王进喜! 自幼苦寒,王进喜投身于中国石油建设用双手改变未来! 王进喜出生于旧中国时期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次大荒灾过后,为了还债与给王进喜父亲治病,家中只剩下了一间破草房和几只破碗。六岁的王进喜只得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为生。 有一次到了玉门油矿,好心的油矿工人给了他们一点窝窝头和苞米。后来13岁的王进喜当上了玉门油矿的苦工,咬紧牙关忍受终日的辛苦劳作和鞭打折磨,才能换来养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口粮。 新中国成立后,从没有上过学的王进喜努力学习,通过了解放后的玉门油矿严格的招收考试,成为了老君庙钻探大队一名光荣的钻井工人! 从旧中国苦工到新时代工人,王进喜怀揣登井梦 前往北京参加“工交群英会”,首都的现状让王进喜心潮澎湃、誓夺松辽! 1959年9月,王进喜作为建国十周年观礼代表、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来到了北京开会。当他看见北京路面上,每辆来往行驶的车辆上都安着鼓鼓的煤气外包。 他心情沉重极了,觉得自己愧对于“钢铁钻进队”的称号。于是他立刻找到会议秘书长要求回玉门打井! 他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才是最大的矛盾!我要赶紧回岗位,为祖国多出石油!早日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1960年,大庆油田会战正式打响!王进喜也带着工人们心潮澎湃地坐上了前往大庆的火车! 到大庆的第一天晚上,王进喜为工友们讲起了“张飞夜战马超”的故事,又写下了激情慷慨的一首“油田战诗”! “四面八方来会战, 北风是电扇,大雪是炒面, 四面八方来会战, 哪管他北风呼啸,哪管他地冻天寒,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干、干、干! 誓夺头号大油田!” 质朴的诗句中,满含着王进喜沉甸甸的热忱 你可知道,王进喜跳入泥浆地中那一声吼包含了多少的艰辛与毅力? 在天寒地冻的萨尔图大草原上,王进喜带着他的1025钻井队辛苦拼搏,没有吊车,就手抬钻井,全队工人“手拉肩抗”,将钻井带到了井场;没有打井水,就破冰取水,用脸盆端、用水桶挑,硬生生端了50吨水,保证了按时开钻;在面临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了泥浆地中,用血肉身躯制服了井喷! 当地老百姓看也竖起大拇指,直夸王进喜是“铁人”! ![]() 带领工友身拌泥浆,王进喜以一颗刚毅心制服井喷 ![]() 1960年的“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号召全战区掀起“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到1960年底,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 在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精神石油施工队的艰苦奋战下,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 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 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而这时距离1205钻进队打出第一口井也不过六个月。 ![]() ![]() 在风风雨雨的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有人志存高远、大胆假设;有人脚踏实地、默默奉献;有人指点大局,开创了辉煌的局面;有人投身工队,采撷了丰厚的成果。 他们或许岗位不同,或许职责不一,或许贡献不等,但他们都有着同一样的血脉、同一样的标靶! 我们忘不了开创中国地质时代的李四光,更忘不了那千千万万个“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 文字 |云月 编辑 |小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