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往世界边缘:国人首闯南极的故事

 智能人做超人 2021-01-31

南极,地球的最南端,全球最后一块洁净之地,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大量未解之谜。世界各国一向都对南极科考十分重视。

20世纪80年代初,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而言,南极问题带来的却只有屈辱。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南极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的国家。要知道当时已经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座夏季站。

但是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踏足这个世界边缘之地。


蔑视——梦想家的遗憾

1983年9月,第十二届《南极条约》会议上,代表十亿人口的中国代表团却受到了“二等公民”的待遇。

他们只能在会场后方随便的位置坐下,甚至连桌子都没有。

没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当大会进行到议程表决时,代表团只能含着眼泪走到会场外喝咖啡。

这次会议,让后来成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的郭琨深感屈辱。

他眼含热泪走出会场,下定决心——“不建成中国自己的南极考察站,我绝不再参加这种会议”

启航——发起挑战

虽然倍感屈辱,但是回到现实,南极考察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的确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泱泱华夏甚至连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都找不到。

在一张白纸的情况下,1984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于我国首次组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的请示》。确定中国将在南极建设第一座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这算是中国真正迈出了南极科考的第一步。

启航的路上,是不断的挑战。

没有资料,1927年的《南北极志》来填补。

没有极地装备,边设计边定制。

没有破冰船,远洋科考船改装也能用。

没有航线,去往世界边缘的道路自己来探索。

……

终于,出航的日子就到了。

轰鸣的汽笛声响彻黄浦江,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点整,“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护卫船,缓缓驶出码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旅正式扬帆起航。

可是,船只刚刚驶入长江口外,考察队就被迫减员了。一名电机员突患轻微脑淤血,不得不下船治疗。

这次减员似乎预示着,真正的挑战正式开始了。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三十多天,对于考察队员们来说,是一次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

征战——荆棘的航行之路

船队刚刚驶入深海,考察队员们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巨大风浪带来的颠簸。

全船百分之六十的队员都出现了晕船症状。

“涌”带给人生理上的感受更加像过山车一样难以忍耐。

颠簸的环境、“魔鬼海域”西风带,惊涛骇浪,未知航程,首闯南极的中国考察队穿行在死亡的边缘……

最后,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八天以后,两艘考察船终于抵达了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口。

在港口城市短暂休整之后,考察队员们继续向南极进发。

当科考队员们发现远方延绵的冰山时,抑制不住地在甲板上欢呼雀跃!

他们的梦想之地终于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就在大家激动不已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

远征世界边缘的荆棘之路,还远未结束……

国人首闯南极的故事可谓历经千辛万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