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魏永康:13岁读大学17岁进中科院,母亲为何恨不得他死了

 今古言堂 2021-01-31

“神童”,用来形容天赋异禀的小孩子,这些孩子身上有个共同点,成绩优异的羡煞旁人。并且这些所谓的“神童”,在接受知识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对神童的理解,它是个褒义词,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神童,都是在父母的逼迫和督促下才成为了“神童”。曾经有一位母亲,对自己的神童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恨不得他死了算了”本应该作为父母的骄傲,是什么原因让她说出这种话呢?

被中科院录取,却被“劝退”结束学业

故事的主人翁叫魏永康,从小很聪明,学习成绩异于常人。13岁别人还在上初中的年龄,他已经拿下大学录取书,更是在17岁之时,被中科院录取。对寻常家庭来讲,如果自己家中有这么出色的孩子,父母做梦都会笑出声音。

之所以在学习上有异于常人的表现,是因为在魏永康一出生,母亲就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而魏永康在学习上奋发图强,丝毫没有让母亲失望。相比学业,更让人堪忧的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母亲过分关注对他学习方面的教育,反而忽视了在个人生活能力的引导,以至于十几岁的魏永康都无法独立。这对于他的成长来说,

这种弊端在魏永康被中科院录取之后,彻底彰显出来。原本可以继续在中科院发挥他的聪明大脑,可偏偏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这个原因,被学校劝退回家。比如他根本都无法做到冷暖自知,北风呼啸的冬天,竟然还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中科院的老师一度将其作为怪物,实际上是因为自理能力差,才做出这种荒唐的事情。

除了没自理能力,常年埋头学习,让他的社交能力退化为零,不擅长与人沟通,甚至连和老师正常沟通都无法进行,以至于一些课题没办法进行下去,很明显离开母亲照顾的魏永康,很难独立生存在社会上。于是,被中科院劝退。母亲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一顿大发雷霆,训斥到,“这么好的条件不珍惜,你不如直接去死好了”。

归于凡人,一切从零开始

一番冷静之后,魏永康的母亲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曾经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至理名言来教育孩子,如今后知后觉,是自己的无知导致儿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一个生活上的白痴,一个长期封闭在自我学习环境中的性格,想要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是不可能的。被劝退回家之后,魏永康足实颓废了一段时间,后来慢慢在母亲的开导之下,重新振作起来。开始锻炼魏永康的生活能力,教会他收拾家务,洗衣服,买菜,以及学会与人交流。

而魏永康本身学习能力很强,当母亲教他做家务之时,他总是习惯性将此事作为学习任务,慢慢的在小事情上举一反三,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只要家里有客人来访,母亲就会创造很多机会,让他学着与人沟通,比如让他主动倒茶,热情积极与人沟通。为此,母亲还专门邀请他以前的同学来家做客。

生活恢复正常之后,魏永康很顺利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参加工作之后,孝顺父母,经常打电话给母亲。同事每次提到魏永康之时,也都夸赞他做事认真,被单位领导喜欢。

如今魏永康的生活已经归于平静,已经成家立业,从当初那个人人称赞的“神童”,到现在成为一个体贴的丈夫,儿子,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魏永康的本质改变,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学业的追求,家人鼓励下,顺利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

结语:

曾几何时,父母老师也曾教育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这是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的至理名言,但是过分注重这句话,让不少人在成长过程中走上弯路。魏永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在这件事情当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和生活都应该协调统一,不可过度,不可偏执任何一方,凡事都有变化,凡事都有两面性,万不可将自己的思维固定于某个点。值得欣慰的是,魏永康并没有在被中科院劝退之后,彻底颓废。聪明的头脑,和学习能力,让他快速成为一个正常人,拥有了事业和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