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过度在乎别的评价,是不是一种病态的消极心理呢?

 momo666 2021-01-31

我们总听到一句名人名言:

“有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句话是在很多时候都会给予我们一些指导,在我们受到外界质疑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嘲讽和误解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所以,渐渐的。我们开始把这句话变成我们生活的座右铭。

事实上,我们真的能做到不在乎他人评价么?

我们真的不必为此感到太过于奇怪,也不用刻意谴责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这是人作为社会属性的正常心理状态。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会在乎别人对我们评价反馈。

当我们牙牙学语对着父母微笑的时候,父母会以微笑来反馈。我们就知道笑容会带来笑容。当我们推翻了桌子咬坏了玩具,父母会发出严肃的呵斥声。我们就知道破坏会带来愤怒。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很介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青春期脸上的痘痘,会让我们介意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难看。成年后找不到工作家里蹲的尴尬,会让我们介意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没用。

如此种种都是因为,我们会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

之所以会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的名人名言。其实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介意别人的眼光的,人是社会属性的人,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所以我们才会渴望有种状态,一种无法完全达到的目标。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很敏感,但我们也需要清晰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他人,也来源于自我。

我们不仅需要他人对我们的判断。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对自己进行判断。

所以,一个理性的人,往往能够从他评以及自评中,找寻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他人对自己评级,与自己的评价,出现了矛盾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调节。让自己达到对自己客观而稳定的自我认知。

我们经常会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完全放弃了对自我内心声音的信任。我们总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在这种盲目追求他人肯定的错误信念中,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往往过度敏感自卑的人,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这样长期的心态下,人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很多咨询者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如果被他人评价困扰的烦恼,那么他们之前一定都做过一些人际关系尝试,但是往往这些错误的方式,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加艰难了。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幻想自己被恶意评价,特别恐惧自己处于各种他人的嘲讽中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像不对劲了。

我们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刻意的去管理这种情绪,但往往结局都是南辕北辙。

比如你在机场感觉到了焦虑。你觉得人多浑身不自在,你想要自己冷静下来,于是你就开始一个人在机场打坐冥想。但是,你自己内心里另外一个声音又会告诉你,机场好像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你这样子闭着眼睛打坐,好像不符合机场人设……

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起飞和落地,而突然有这么一个人,他双目紧闭在那里坐着,会不会很奇怪呀?

当然会了!

人都是害怕偏离大众路线的……

我们会把自己和这个环境下的其他人做对比,如果我们不符合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常模规范,那么我们内心里理性的思维就会跑出来提醒自己。

你好像做的不太对……

这个时候,你内心会出现了两种声音。而这两种声音必然会导致你思想的矛盾。你越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越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吧”,你越觉得不对劲。然后你当然就更焦虑了。

朋友,你不是一个奇怪的人,人总是会在内心世界里不停的博弈。

因为人脑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它会客观的提醒你,在这种场合下如果你的行为不符合情景设定,那你就会有概率出现被嘲讽的情况。这是你的脑子对你发出的善意提醒。

我们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

别害怕,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

我们都会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是往往我们过度想要克服这种想法,我们就会越来越强化。

大概率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并不够了解。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表现牵着走。因为我们总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所以无法产生鉴别别人态度是否客观的能力。

要克服评价焦虑,就需要认真的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然后努力的找到自己对自己的定义。在别人对自己有意见的时候认真而冷静的倾听,然后客观的提取真正的有效的信息。

我们要学会自我内观。在听从别人对你的看法之前,先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真实情况。

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那么我们当然会很敏感于别人的态度。所以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反复的思考,自己到底是谁?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特征的人?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短板?这些都必须要自己很客观的去找答案。

了解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内心渴望之间的差距。

只有清晰的理解到,这些关于自己的真相,才能够给自己具体的改变和执行的方案。才有机会对自我进行科学客观的定义。

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懂得分析情景。

自己需要不断的自我训练。慢慢的让你的内心成长起来。当不安的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马上就沉浸式的被情绪带着跑,而是进行理性的情景分析。

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场合,这个场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人客观存在着,这些环境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你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表达那些行为?才能够让你不至于更加焦虑。

走哪个山头唱什么歌……

我们不能在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站起来咆哮,也不可能在电影院里蹦迪,我们不能在图书馆里唱歌,当然也不可能在公交车里做俯卧撑……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知道,这些环境和一些行为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这种矛盾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体验,还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声音里面。

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有很多观众。

我们会介意观众的回馈。

我们会在意每一次的掌声和唏嘘。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也会因此而懊恼焦虑,我们想要隔绝一切外界的干扰,但往往用力过猛,我们就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也让我们失去了这个世界给我们传递的温暖的信号。

不要妖魔化别人的眼光,

也不要失去对自我的认知。

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

勇敢地拥抱这个世界吧!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呀!

原创:熊猫君刘女士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