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帝是怎么继承的?雍正篡改过遗诏吗?谁在“正大光明”匾后藏了遗诏?

 北京范儿 2021-02-01

在故宫所有的大殿内,都会悬挂一块匾额,但是在这么多的匾额当中,真正能让游客记得住的,恐怕也就只有那么一块,这就是悬挂在乾清宫正中央的那块“正大光明”匾。这四个字源自《朱文公文集》里的一句话“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这四个字的书法,出自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爷之手;后来康熙皇帝又亲自拓了下来,并命人刻成了石雕;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额匾,是由乾隆皇帝临摹后,让人制成了匾额,悬挂在乾清宫大殿上的。为什么说这块匾额最容易被游客记住呢?第一,因为这四个字不拗口,容易记住。第二,就是关于它背后的故事了。

说到“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的故事,就不得不提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了。在清朝初期,皇位继承采取的是推举制度。由皇族德高望重的、八旗旗主一起商议,推举新的领袖,皇太极、顺治都是这么坐上皇位的。这其中的血雨腥风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险,虽然没有酿成大规模的内讧,但是如果长此以往无休止的内耗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动摇国本。所以到了顺治朝,这种制度就被替代了。孝庄皇太后眼光毒辣的选中了年少的康熙皇帝,并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同意,就这样,康熙皇帝坐上了皇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康熙皇帝得过天花,天花这种病毒如今已经被灭绝了,但是在当年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据说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得了天花才驾崩的。但是天花得过一次之后,身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以后就不会再被传染。孝庄皇太后为了防止新帝再次因为天花而夭折,这才选中了康熙。

康熙皇帝在亲政之后,也遇到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据说康熙皇帝因为酷爱自己的皇后,但是皇后再生下二阿哥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了,在皇后弥留之际,康熙皇帝许诺,立二阿哥为皇太子,以此来让皇后放心。后来的发展,朋友们都知道了,在康熙朝后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九子夺嫡”的场面,皇太子更是两立两废。直到康熙皇帝病死圆明园,最没有帝王相的雍正才拿出了康熙皇帝认命他为皇帝的诏书。这也让民间流言四起,都说雍正皇帝篡改了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后来的影视剧大多也是这个剧情,很多人都相信了,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在清朝时期,不管是传位诏书,还是日常的诏书,全都是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能把汉字的“十”改成“于”,那么满文和蒙文呢?而且当时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其中繁体的于写作“於”。所以雍正皇帝篡改诏书一说,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子虚乌有,只是相对于真相来说,人们更愿意相信阴谋论。

雍正皇帝深知皇位争夺的惨烈,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们也陷入和他一样的困境,雍正皇帝较劲脑汁想出了一条计策,在《雍正起居注》上记载了雍正皇帝的说辞,他说:“现在我的儿子们还小,立储这么大的事儿必须得谨慎,其实维持现状就行。但是我爸爸把大清江山都交给了我,我也不能不为大清的将来考虑,为了以防万一,我亲笔写了一式两份的诏书,一份我自己拿着,一份就放在这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如果我驾崩了,你们拿出来宣读就行了。”这就是史上的“秘密立储制度”。果然,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在今后的日子里,大清再也没有上演过争夺权利的戏码。

后来的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是以这种方式继承的皇位。后来因为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光绪更是没有子嗣,“秘密立储制度”也就因此作废了。

1

END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