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释道哪个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泰阳汉子 2021-02-01

儒释道均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现在所说的儒释道,按时间创建顺序应该是道家、儒家和佛教,道家和儒家均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兴起的,而佛教在两汉时期才从印度传进,到魏晋时期才逐渐成型。中华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三者仅从时间关系就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古儒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古儒文化?对,你没有听错,就是古儒文化。之所以说古儒,其实就是最早的儒文化,最正宗的儒文化,加一个古字是为了便于和后期的儒家文化区分开来,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儒文化和儒家文化分别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你喜欢查看词条,就会发现词条的“儒”字,本义是术士。天哪?儒竟然是首指术士的意思,术士不就是巫史祝卜吗?是的,中华文化的起源就来自巫史祝卜,也就是阴阳五行八卦的自然观。故而,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记录的均是占卜辞,也叫甲骨卜辞。

而后期的儒家,是从春秋时期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孔孟学派,是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群,是儒文化的一股分流,同时出现的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纵横家、杂家等,同样也是儒文化的分流。因此,切莫把儒文化和儒家文化混为一谈。

上古时期,通天地之人方能称儒。

为了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满足农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圣贤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己身,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以象明理,以理纳数,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和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不仅如此,伏羲这个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还开展划域而治、任命官员、教民渔猎、变革婚姻习俗、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使文字、哲学、技能、道德、艺术和科学得到了同步发展,让人类在发展史上第一次有了成型的人文文化。

到了殷商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已经逐步步入了文明时代的大门,社会分工日趋细密。此时,通天地之能的占卜巫祝之人已经逐渐职业化,在当时社会享有崇高的地位。如创立后天八卦的文王、如“师尚父”的太公姜子牙。

巫史祝卜代表的古儒群体,能够占天卜地、祭祀神、代表天,甚至有权训御君王;

巫史祝卜代表的古儒群体,专司观天文、测地象、研人体、记史传文;

巫史祝卜代表的古儒群体,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培育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历算学、医药学,是中国文学的先驱。

巫史祝卜的古儒群体,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知识分子人群,不仅造就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繁荣局面,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华传统学术的一系列特点,都与巫史祝卜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