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崛起之路怎样炼成?李鸿章凭借这三步,再现职场精华

 仰止无疆 2021-02-01

同治六年(1867年),44岁的李鸿章成为大清王朝最年轻的总督。

自此后的四十年里,他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谤满天下。

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里,他在蛰伏,在等待,等待那个能成就他的机会。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十九岁的李鸿章终于迎来一个冲破牢笼的机会。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在这一年,挥师上海,上海危局。

冥冥之中,好像是历史选择了他,又似乎是他决定了历史。

1861年冬天,安徽省会安庆,曾国藩府邸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而这一年,三十九岁的李鸿章在曾国藩帐下做幕僚已经度过了第三个年头。经历了仕途不顺,练兵沉浮,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李鸿章仍然是志在千里。

但,湘军帐下,并没有他位置。再加上卓尔不群的性格,很难实现鸿鹄之志。起草奏折和出谋划策,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都说,金子总会发光。而发光的金子,则需展示光芒舞台。

这天,曾国藩在早餐会上,突然提出有没有人愿意增援上海,解李秀围城之危?

原来,那个特殊的客人叫钱鼎铭,他此次前来,就是希望曾国藩出兵,解围上海。看着沉默不语的湘军将领,李鸿章心里明白,此次解围,着实利大于弊。

为什么?原因有三:

其一,打了这么多年,太平军早已成为强弩之末。之所以,重兵囤积安徽。就是想对太平军首都“天京”形成合围之势。大家都憋足了劲,想去争“天京”首功。怎么会去分心上海,让自己多年的锦绣前程,化为乌有。

其二,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除了对付太平军的湘军可以用。手下并没有多余的军队,也就是说,此次前去上海。必须要自己招募军队。这个过程繁琐复杂,且费力不讨好。

其三,李秀成的军队,战斗力非常之高。众太平军中,只有他的部队配备了部分洋枪洋炮,就算招募到军队。如何和李秀成的精锐之师匹敌?如果战败,就要承担失责之职。不光仕途无望,可能晓明还不保。

如此这般,谁都不愿意?

但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他思辨的远见,异于常人。

就在湘军,鸦雀无声之际,李鸿章自告奋勇。

在他眼中,有两点非可不去的理由。

第一,钱鼎铭在向曾国藩求援之前,就已找到他。告诉他,此番前去上海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而他对钱鼎铭极力渲染的上海前途,也兴趣盎然。

第二,在李鸿章看来,此去上海,正是他摆脱湘军帐下,独当一面的好时机。

能否实现宏图,就看着一次。

而且他也知道,利弊常在,关键在人。

在这一刻,成事在人,谋事在天的中国智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一直很看好李鸿章。在他眼中,李鸿章虽然有些持才傲物,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1861年末,李鸿章告别了曾国藩,回到了他的老家肥东。

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招募军队。

在旁人看来,很麻烦的事情,对于李鸿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在未成为曾国藩幕僚之前,就在肥东帮忙团练,这方面,经验丰富。

很快,李鸿章就利用在家乡的声望和关系,很快招募了十三个营,每个营六百八十五人的近万人的部队,而这就是日后淮军的班底。

都说枪杆子出政权。有了这些班里,李鸿章也算完成了他的第一步。

从1862年4月5日到5月29日,李鸿章的十三营淮军,陆陆续续进入上海。

上海官申如同久旱逢甘露,纷纷到码头出迎。然而,此时的淮军灰头土脸,与上海官申所期望的“救世主”大相径庭。而在码头的另外一边,是当时打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他们看到此时的淮军模样,面露嘲笑。

在他们眼里。这样一支“乞丐军”,和活靶子无疑。

而李鸿章虽然气愤,但是他的目光很快就被英法联军的枪炮船舰所吸引。

甚至他还借上海两位道台谈判公务的机会,登上英法联军的的舰队。

李鸿章下来以后,不住的感叹,洋人枪炮之威武,队伍之鲜明,船舰之雄伟。

他明白了,学习洋人的练兵之法,就是他的第二步。

李鸿章曾给他的老师曾国藩写信道:“枪炮并发,所当辙糜。”可见,他对西方枪炮只震撼。

此时,他找到了洋枪队的首领。

此人名叫华尔。是一名美国浪人。因为在美国犯罪而流亡中国。李鸿章希望通过他,采购枪支。在华尔的帮助下,李鸿章的土淮军,很快有了质的提升。

1862年中旬,上海地区瘟疫流行。围城的太平军缺医少药,半数以上的将士染上了疾病。李秀成,决定以进为退。决定在撤退之前,先攻打虹桥。李鸿章闻讯,立马率领淮军增援。

此战对淮军来讲,是在上海立威信的一仗。

对李鸿章来说,是实现的宏图抱负的最后一步。

此时的淮军已经不是那种乞丐军,经过一年的运作和训练,淮军已经拥有了长枪和洋炮,也学会了西方的作战方法。

今时不同往日。

战前,李鸿章督战。他搬来一张胡床,坐在虹桥头。

太平军炮火很猛烈,淮军首领张玉春率领春字营,冲上去没多久,就退回来。他跑回桥边,看到坐在桥头的李。李眼皮也不抬一下,漠然吩咐左右:“拿刀来,把他头给砍了。”

张玉春大惊,只得折返,回到战场。

张玉春是李鸿章的亲信,也是春字营的首领。李鸿章拿他开刀,就是要让整个淮军知道他的决心。

与太平军相比,还是洋枪洋炮武装的淮军优势明显。他们很快就初战告捷。

又在8月和10月,取得了北新泾和四江口两大胜利。尤其是,四江口之战,淮军首领刘铭传利用洋枪队,将太平军杀得片甲不留。

李鸿章三步走,不仅让他拥有了自己的班底,也为即将进入大清的权利中心,夯实了基础。说到这里,我们不谈李鸿章的生平,单看他这几步的意义。

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机会不仅是留给又准备的人,还留给有勇气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