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原

 彭允好 2021-02-01

道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基石,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孝立国,以孝身,以孝道教化天下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二十四孝》中记载着诸如:虞舜耕穑历山、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等孝顺父母、孝养双亲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劝孝歌》诗云:“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又云:“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羔羊有跪乳之礼,乌鸦有反哺之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该饮水思源,孝顺父母,孝养双亲。

《关帝戒士子文》云:“夫四民之中,士子居首;百行之内,孝行为先”。关帝训戒读书人,开篇便将孝字拈出,作为全章的纲领,因为“孝为百行原”,只有孝顺的人才能忠于国家,孝顺的人才能信于朋友,孝顺的人才能敬于岗位。

《论语学而篇》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清代理学家徐颖在其著作《霅溪省身录》讲过一则故事:其兄徐灏是崇祯七年进士,为官清廉耿介,不畏权贵,有后汉董宣之风。徐灏事亲至孝,母亲病重,徐灏在关帝神像前真诚发愿:“把自己的寿命减去,增到母亲的命中,自己短命,母亲长寿,心甘情愿。”于是勤修善事,广积阴功,日夜为母亲祈祷。

康熙六十年冬天,他母亲七十七岁,得了大病,病中看见关帝用琉璃宝灯照她;神君赐她神水;白衣观音大士赐她鱼羹。在关帝及诸神的护佑下,他母亲很快灾消病减,痊愈起来。

孝心是人心当中最朴实最纯粹的善心,一个人的孝心真诚到了极处,神奇的感应力量大到足以感动上天。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二十四孝》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有虞氏首领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加害于舜,都被舜逃脱。事后舜毫不记恨,仍对父母恭顺,对弟慈爱。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孝顺又有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德育古鉴》记载了“孝德感神”的故事:东汉兰期,年纪二百多岁了,鹤发童颜,率其家百余口,精修孝行,并以善化导他人。一日遇一仙人点化:“汝视人已不为两物,参天地本于一心,善及天下,功德大矣。吾语汝孝悌之理: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即此论之,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异类皆应,孝之义大矣哉!”于是将仙家妙道授与兰期。兰期从此悟道修炼,遂成仙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人伦纲常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世代传承优良传承和核心价值观。中国古时历代都有表彰孝子的事迹,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青史留名,受到世人敬仰、膜拜

《喻世明言》说:“家多孝子亲安乐;国有忠臣世太平”。孝是做人之本,人能孝敬父母、供养侍奉,就能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由对父母的孝,演绎成“爱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实现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吕氏春秋·孝行》云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为人父母。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人为人兄者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在家尽孝,尽忠孝与忠相辅相成,就能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坚定保障。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