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砚然 《有你,真好》指导教师:赵金花

 作家文学网 2021-02-02


有你,真好

                                       —纪念苏轼有感

七里河小学  六年级九班  胡砚然    

他,是千古奇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挥毫泼墨,写出多少豪迈诗篇,一生坎坷,经历多少困苦磨难。是他,带领杭州百姓挖出湖中淤泥,建造堤坝,保留至今;也是他,在蝗灾时拨出数百担粮米,收养弃儿,被称作“善人”,他,就是苏东坡。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苏东坡,也就不会有西湖的秀丽景色——苏堤;不会有那绝世美味——东坡肉;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诗句。苏东坡的诗,就是他的生活。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神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徐行”的从容。    他不仅会写诗,还懂政治。古代许多写诗的奇才,政治才能却令人鄙夷,可苏轼不如此,他的一生经历了五个皇帝,他们无人发现苏轼的政治才能,但当宋神宗皇帝上任时,他的政治才能才被发掘,成为了三品大官,但后来,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他一落千丈,流放各地,被贬多次。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魂落魄,而是成为了“百姓之友”,到一个地方,就造福这个地方的百姓。他在凤翔时,给官府写信,要求改革政策,成功让百姓们摆脱了“衙前役”,并帮老百姓,将东湖开出了一片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乡景色;在密州时,由于蝗灾,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他拨出数百担粮米,收养弃婴,抗击蝗灾;在徐州时,他又修堤坝,抗洪灾……    其中,最出名的是他“疏浚西湖”一事。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就利用救灾剩下的粮食,捐募了数千民工挖泥清淤,四个月后,挖出来的淤泥堆成了一条长堤,这长堤把西湖分成两部分--里西湖和外西湖,苏轼又让人在长堤上种了桃树和柳树,由南向北建造了六座拱桥,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苏堤建成后,百姓欢呼雀跃,抬了许多头肥猪送给苏轼,表示感谢。苏轼盛情难却,请人把肉加工成五花条肉,用沸水煮过,去掉骨头,切成一寸见方,加上黄酒,酱油等调料,用微火煮透再蒸,直到酥烂。出锅后,肉酥香浓,色味俱佳,后来,就把这道菜叫做“东坡肉”。    苏轼干过的好事可不止这么多,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将百姓的忧乐放在心中。尽管他如此善解人意,政治才干如此之强,但他的一生还是没有受到重用,经历了许多苦难,他从不畏惧,以豁达之心去面对,但当他想起故乡亲人时,心又如水一般柔软。思念弟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妻子,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千多年前抒发的惆怅,到现在还能让你回味悠长。他的情深之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打动我们的心,他的诗词,时而刚,时而柔,有时豪气万丈,直击你的胸膛,震撼你的心灵。他的豪,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而有时,又柔情似水,淘净你的心灵。寂寞时“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伤心时,“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有了苏东坡,才有了《定风波》,那一蓑烟雨,才有了“人间有味,是清欢”;才有了“大江东去”的万丈豪情。没有苏东坡,不会有绝世美味——东坡肉,更不会有西湖的绝美之景——苏堤。
尽管生活坎坎坷坷,大起大落,他却一直以平常之心面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总能坦然面对。
我想说:苏东坡,幸会,幸会;有你,真好!
 

老师点评:林语堂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阅读文章,让我们跨越时空,穿越千山万水,与更多有趣的灵魂对话。苏轼的一生,是令人敬仰的一生。小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敬意。从苏轼的经历,到他的作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值得细细品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