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育论坛】塑造教师成长的最美姿态|​刘关军

 乐乡树人 2021-02-02


塑造教师成长的最美姿态

——2020年新教师成长报告
刘关军

2020年,市实小正式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为探寻教师队伍建设适切路径,提炼教师精神纯度,提升教师专业高度,提高教师文化厚度,建立新教师生命成长机制,学校实施了“新教师成长”计划。现将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我们的理念和设计

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特色就是学校特色。新时代,要把实验小学办成永远青春的老字号,就必须探索教师成长新策略,落实集群生长新路径,让每一个教师寻找到自己的生长点,让每一个教师触摸到群体的生长力,让每一个教师感受到教育的生长源,以“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学校”。
制定一项规划。出台《市实验小学教师队伍提升计划(2020—2024)》,建立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健全教师梯队培育体系,建设教师梯队建设管理体系,形成学校教师梯队“长链式”发展模式。

实施两项工程。一是实施“引航工程”,制定《名师骨干培养管理办法》,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坊,推动骨干教师成名。二是实施“启航工程”,出台《“新教师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推动青年教师成才。

聚焦三项目标。一是培育“蓬勃向上”的教师生态。二是形塑“美美与共”的教师团队。三是建设“成事成人”的教师文化。

践行四条路径。一是把握“认知时刻”,在自我认知中有向突破。二是创造“连接时刻”,在分享交流中共赴使命。三是设计“荣耀时刻”,在主动创新中超越自我。四是打磨“欣喜时刻”,在共鸣共振中迸发能量。


我们的过程和成效

分层建队,引领教师成长。定位教师发展“坐标点”,建立专业成长“积分制”。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每月上报专业成长积分。13人超额完成年度成长规划,何琼娇、张莉、熊芹、杨虹芳等教师专业成长积分突破300。何琼娇获荆州市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展示活动一等奖并代表荆州参赛,杨虹芳论文发表于《新班主任》获得研学说课一等奖,邹春华在杭州师范大学展示观摩课例。实施各层级教师遴选、认定、培育、考核,打造学校“领袖教师群”。王业梅、李香获得金松教育奖,邓小军、刘继蓉被评为松滋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许启虎等39位教师被认定为市级名师骨干,何琼娇、彭珉2位教师被推荐为学习型教师。

共读共写,奠基教师成长。举行“新教师成长工作室”成立仪式,吹响新教师成长“集结号”。组建“上清悦读”教师群,常态化开展“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活动。举行“上清夜读”12次,组织华中师大“课题研究与教育论文撰写高级研修班”,共读《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给教师的建议》等图书5本。建立成长叙事分享机制,青年教师撰写随笔近200篇,17篇论文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等杂志,23篇宣传报道发表于《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传媒,70余篇论文案例获奖。

青蓝结对,赋能教师成长。开展“名师风”“骨干秀”“青年赛”“校长说”四课系列活动,组织新进首秀课14节,组织课堂常规训练赛9节,组织校级展示课18节,组织组内研究课62节,组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4天36人次。陈长全获市实验课说课一等奖,王芳芳和省级名师同台赛艺。推动“三微”集体备课,推进观课议课结构化建模,信息技术教师陈周霞执教公开课2节,磨课3节,观课22节;数学教师熊芹执教课例7节,磨课15节,评课6节,听课35节,撰写随笔、案例、故事等12篇。

青春结伴,助力教师成长。组织送教下乡8场次,开展课例研究49节次,接待跟岗干部35人次,接待长江大学实习生11人次,许启虎、江容、毛凤霞、郭华为、匡小艳、邓小军等被评为乐乡好师傅。组建“新教育行动联盟”,举行首届“一片新”新教育论坛,组织63位新入职教师跟岗培训,打造片区协同发展朋友圈,促进片区教育资源内循环,推动城乡共建蓄力前行再出发。

分享交流,擦亮教师成长。完善讲述和倾听,以讲自己、讲他人、讲团队为主要方式,挖掘身边典型、讲好榜样故事、传承上清精神。组织大型分享交流会4次,25位教师交流发言,把教师例会办成经验分享会、才艺展示会、专业成长会。成立家校共育中心,发布“我陪你长大”新父母学校微课13节,周成等教师在家长中再次成为网红。

项目推进,点燃教师成长。开辟“三八妇女节祝福”“教师节庆祝策划”“上清夜读主持”“新入职教师培训组织”等项目,用任务驱动、成果倒逼的形式,让教师在项目研究程中得到最合适、最深入的专业发展。由青年教师何琼娇、张莉设计的云毕业礼,在线观摩人数超60万;以项目组长形式推进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李莲花、张莉的主持养眼走心;由李莲花主持的湖北省“弘扬抗疫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系列主题教育演讲朗诵展示活动,赞声一片;由涂伶俐主编的校刊《火棘花》高端大气上档次,由杨妮主编的校报《上清园》低调奢华有内涵。

万物之中,成长最美。下一步,松滋实小将继续站在时代节点,回望青年教师成长,展望上清百年办学,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发力,优势而立,用行走的姿态,让学习看得见,让成长看得见,让教育看得见,如歌行板向未来。
(作者系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党办主任)


 推 荐 阅 读



1、【上清走笔158】2020:追寻梦想|山栀子
2、【上清走笔84】以深耕“新教育”改变学校生态|山栀子
3、【上清走笔49】我们为什么选择“新教育”|山栀子
4、【上清报告】用新教育铺展新画卷|刘关军  山栀子
5、【上清走笔52】怎样理解“新生命教育”|山栀子
6、【上清走笔156】和青年教师谈心:做“三色”新教师|山栀子
7、【影评】愿爱和善良的世界永远是希望|山栀子
8、【2020年度记忆】“上清走笔”,行走的实小记忆|山栀子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