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做什么都没兴趣,怎么办

 木香草堂 2021-02-02

各位家长,晚上好!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孩子做什么都没兴趣,怎么办?

首先,我想请各位爸爸妈妈思考一下兴趣是什么。

我们普遍的观点:我们大部分人都把兴趣当成是“乐学”“喜欢学”“爱好”等,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在我们看来就是喜欢并乐在其中地做某事,是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育学家的观点:事实上兴趣不等于快乐,也不等于喜欢,喜欢是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情,与兴趣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比如说,你可能对一条蛇感兴趣,但你既不会喜欢它也不会感到快乐,同样,你可能会喜欢某种饮料,但对它并没有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进一步说,兴趣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

更进一步讲,好奇心、功利心和使命感才是我们做某件事的动因(动机),年龄越小,好奇心越是主要动因。

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做某事的动因,在做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继而发展为兴趣,深入地探索,再取得成就感,成就感再度强化兴趣,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做某些事的自信心和坚持的动力。

所以,兴趣由好奇心始,形成于成就感,终于自信和坚持。

接着,我们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做什么都没有兴趣。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打压了孩子的好奇心、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首先回忆一下,当孩子在玩泥巴,捉虫子时,你是否曾觉得太脏了不能玩而阻止他,当孩子拿着剪刀胡乱剪纸时,你是否曾觉得太危险了而一把夺过剪刀……孩子小时候我们扼杀了他们多少好奇心?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注意。

这些都会孩子感到好奇的事物,我们不让他玩,他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可能就慢慢关闭了。等他长大了你发现,孩子什么兴趣都没有。

因为他有兴趣的时候被家长打压了,形成了一种反向激励,孩子就不敢做这些事情了。

另一类兴趣是你不会去打压他,例如看书、画画,都挺支持的,但是这些兴趣很容易被打断。

比如孩子画画画得挺开心的,你叫他吃饭,他不得不放下画笔去吃饭,等吃完饭,他对画画的兴趣也就中断了。久而久之,也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那为什么他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又如此专注呢?对于孩子来说电子游戏和电视,都属于高刺激性的活动。

电视是以快速运动的影像和鲜艳的颜色能够引起孩子们持续的注意力,给予孩子们即刻的满足感。

但是在同一种条件的反复刺激下,大脑的潜力就会匮乏。短时间内,孩子在看电视后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另一项任务。

长期如此,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电子游戏的刺激更要高于电视。

当孩子的好奇心被压抑,专注力被破坏,自然也就成了做什么都没有兴趣。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对什么都好奇,都愿意尝试,却总是半途而废,没有培养成兴趣。

这样的场景,各位爸爸妈妈应该都不陌生——

妈妈:“小柔,你最近怎么都不练琴了呀?”

小柔:“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

妈妈:“这可是当初你说喜欢音乐、喜欢钢琴,妈妈才给你报的班。”

小柔:“但是学了之后,我觉得我对钢琴没兴趣。”

妈妈:“那要不我们去学画画,我看你挺喜欢看漫画书的。”

小柔:“好啊,那就试试呗!”

这样的“试试”不断地循环下去,最后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培养成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案例

前面我们已经明确了兴趣由好奇心始,形成于成就感,终于自信和坚持,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成就一件事,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所以在上面小柔和妈妈的对话中,小柔一开始要求学习钢琴的原因可能是好奇心驱使,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比如说曲子越来越长,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于是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时妈妈和小柔达成共识——小柔对钢琴没兴趣。

所以当妈妈提出可替代的选择时,小柔决定试一试。而这一选择也是妈妈基于小柔喜欢看漫画书做出的判断,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各位爸爸妈妈这时会说,那孩子说没兴趣了,总不能逼着她学吧,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呀!

我们都想做开明民主的父母,但开明不等于放任,如果爸爸妈妈以为培养兴趣就是“今年买一架钢琴”、明年让孩子“学学跆拳道”,孩子的学习永远只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永远也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快乐。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陷入一直学不成、不自信的恶性循环中。

那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对话——

妈妈:“小柔,你最近怎么都不练琴了呀?”

小柔:“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

妈妈:“我听你弹得挺好听的,怎么突然不想学了呢?”

(肯定并询问原因)

小柔:“每天练琴,好累呀,我还有那么多作业。”

妈妈:“妈妈也看到,你每天练完琴之后写作业,总是到很晚才能休息,但是我们既然已经开始学了,你也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了,现在放弃很可惜,我们坚持把这个学期的课程学完,再做决定,好吗?”

(体谅她,鼓励她坚持,但不强迫她)

小柔:“那好吧,我就再坚持一下。”

当然,在暂时打消了孩子想要放弃的念头之后,妈妈紧接着跟钢琴老师通电话,更详细地了解到,小柔弹得很好,但是只要是稍长一点、难一点的曲子,就有了畏难情绪。

(从第三方了解真实的原因)

在这之后,妈妈开始主动向钢琴老师了解情况,每天晚上抽出时间陪小柔练琴,鼓励她参加学校里的文艺活动,肯定她的表现,让她从弹钢琴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采取措施)

案例

人都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

比如个子特别高的人更喜欢打篮球,唱歌好听的人特别喜欢唱歌,数理逻辑水平高的孩子更喜欢学习数学,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要想让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首先就要让孩子具备做好这件事的能力。能力提高以后,孩子就会更容易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充分的自信,收获成就感,也会因此而精神愉悦,并越来越渴望获得这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兴趣也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家长的耐心和鼓励是他们的翅膀,培养孩子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1.适宜的环境刺激。

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新奇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让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2.呵护并引导专注力。

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而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时,顺应他的需求,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3.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兴趣与坚持,是相互促进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实现技能的提升,才会有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