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腓骨肌萎缩症

 xyf4345 2021-02-02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腓骨肌萎缩症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分为两型,如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病因

腓骨肌萎缩症的主要病因是基因遗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性连锁显性遗传和X-性连锁隐性遗传。常好发于有家族遗传史者、基因突变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射线辐射、先天疾病、合并其他疾病均可能诱发腓骨肌萎缩症。

主要病因

腓骨肌萎缩症的主要病因是基因遗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性连锁显性遗传和X-性连锁隐性遗传。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者基因突变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者

症状

腓骨肌萎缩症的典型症状包括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肢体感觉障碍等,部分患者偶见视神经萎缩、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及三叉神经痛。腓骨肌萎缩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马蹄内翻足、肢体活动障碍、皮肤溃疡等。

典型症状

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肢体感觉障碍

并发症

马蹄内翻足肢体活动障碍皮肤溃疡

就医

当出现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肢体感觉障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骨科,行脑脊液、肌活检、神经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注意和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慢性进行性远端型脊肌萎缩症、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鉴别。

需要做的检查

脑脊液检查肌活检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基因检测神经活检

诊断标准

腓骨肌萎缩症典型症状,如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肢体感觉障碍等。

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检可见脱髓鞘或轻度轴索变性病理改变。

可有家族史。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患者典型症状结合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结果,结合家族史,可以对腓骨肌萎缩进行诊断。

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病程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目前对于腓骨肌萎缩症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般通过维生素、营养神经药物修复神经功能,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纠正足部畸形。还可以通过超短波治疗、电兴奋治疗等刺激肌肉恢复,还可以通过针灸穴位刺激患肢,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及辅助器械进行恢复。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以改善肢体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包括力量、拉伸训练。对于维持肌力、防止肌萎缩有良好效果,可以戴合适的矫形器活动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同时嘱咐患者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运动负担。

药物治疗

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是纠正足部畸形,重建和平衡足踝肌力,对于足踝畸形致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可早期予手术松解或肌腱移植。对于有已形成固定畸形或畸形严重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电兴奋治疗

中医治疗

主要是通过针灸穴位刺激患肢,对延缓肌肉萎缩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治疗

康复锻炼

按摩与适当的运动可改善肌肉功能,防止挛缩的发生。

辅助器械

如应用下肢支架,稳定无力的踝、趾关节,防止足下垂等,也可以穿矫形鞋。适当的支具辅助,可有助于功能的维持。

预后

腓骨肌萎缩症一般不能治愈,但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活动障碍的后遗症,每年要定期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后遗症

腓骨肌萎缩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活动障碍的后遗症。

饮食调理

腓骨肌萎缩症与饮食的关联不大,主要目的是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使患者全面营养。

护理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护理以减轻不适、延缓病情进展为主,日常注意休息和锻炼,服用促神经生长和恢复的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每年定期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

日常护理

日常锻炼

有足部畸形患者可戴矫正器适度锻炼,有助于延缓肌肉萎缩。平时注意肌肉的力量和拉伸训练,但注意不要过度训练避免二度损伤。

日常服药

目前没有治疗腓骨肌萎缩症的特效药,但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日常服用一些促进神经生长和恢复的药物。注意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病情监测

平时注意多观察患肢的维度、表面皮肤有无破溃等,每年定期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应注意血糖的调控,以免病情恶化。对于病情严重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可迅速出现肢体萎缩,失去运动能力。伴有视神经萎缩者易出现视力快速下降。在疾病进展期,家属一定注意陪同患者,避免因四肢无力和视力障碍出现摔伤等意外。

预防措施

避免长期受到射线照射、接触致癌物。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的疾病早期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心情的放松,避免抑郁、焦虑等。

生活中适当进行拉伸运动,有利于改善和保持关节运动的范围,减少受伤的概率,同时还可体改自身灵活性、协调性等,此外还可配合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 (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300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