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街183号】朱燕 | 那些年的年味儿

 槐树街183号 2021-02-02

那些年的年味儿

文/朱燕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眼下,已是腊月二十,按老俗话说早在“年”里了吧。那些年,这个时候早已有浓浓的年味儿,能听见窗外不时传来的鞭炮的炸响声,能看见家家户户忙“年”的景象,能切身体会到人们过年的那种喜悦心情,大街小巷充斥了年的隆重感。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的追求发生了变化,年味儿也渐渐变淡了。年还是年,我却怎么也找不回那些年的年味儿了。

那是我七、八岁时的光景,我们一家人还住在村子里,我家的院子不算大,父母亲总是把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棵小枣树旺盛地长在压水井边,秋天里树上挂满了枣儿,惹得我和弟弟垂涎三尺。八十年代,生活还不富裕,物质匮乏,几颗枣子足以让孩儿们解馋了。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盼到父母亲给买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新衣服,甚至还会给几块钱的零花钱,那真是天大的幸福了,现在回忆起来,还能被那种幸福感所感染。当年孩童的我,并不懂过年的诸多习俗,只是看着大人高高兴兴地忙这忙那,似乎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忙,都是为过年做各种准备,忙得特别起劲,像是“年”旨意要这么做一样。对于孩子来说,盼年就是放假,就是疯玩了,约上小伙伴们,满大街撒欢,吼着、跳着、闹着,玩得不知时辰,直到听见母亲一声声唤着自己的乳名才作散回家,吃完饭一帮小不点又各自从家里偷跑出来了。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切都在大人的看护之下,童年里缺乏了独自街耍的乐趣。

随着年的临近,赶年集置办各种年货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等,几乎都会买上一些,储备起来以备年下用。在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农村的人们买东西基本都是去赶集,五、七天的一个集,缺啥需要啥都得等赶集时才能买到。而且,过了年后,大集要有一段时日才开,要是缺了啥,还真不好买到。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有的买好一些先送回家,再回集上接着逛,生怕错过了一样东西似的。年集时间是很长的,能赶一天,有很多人能在集上闲逛一天,也不一定买东西,可能就是过眼瘾,还有享受那种人山人海的热闹吧。对于孩子的我们,赶年集也是最期盼的事情了,不但是玩,更重要的是大人能给买点好吃的、好玩的。记忆犹新的是,在那个年代,女孩子钟爱的是戴在头发上的海绵花,呈蝴蝶造型,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母亲给买了几朵插在我的辫子上,心里美滋滋的。还买了好几种颜色的头绳、发夹等,爱不释手,晚上睡觉都攥着,成为给玩伴们炫耀的大资本。现在想来,那一头的“花红柳绿”,得是有多么俗丑呀,但当年的那种满足和幸福,却是无以言表的。

父亲从大集上买回来了很多挂鞭、二起脚、烟花,还给弟弟买了小摔炮、噗啦芯、小蜡烛等,当然,说是给弟弟买的,我这个女孩也是可以玩的。此时,村里的小巷里也不停响起一声声清脆的鞭炮声,那大多数是男孩们放的,你放一个,我放一个,此起彼伏,惊得狗叫成一片,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到了晚上,孩子们点上小蜡烛握在手里,甩着噗啦芯,跑到大街上玩,烛光、烟花照亮了漆黑的夜,欢声、笑声、喧闹声响彻了整个小村,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年的欢乐中。

大年二十九,该贴春联了,母亲熬了一锅浆糊,父亲端出来,拿着一把笤帚疙瘩往墙上、门框上抹,边抹边从我和弟弟的手里接过春联,粘在大门上、屋门上、仓屋上,就连院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上也贴上了福字,满院子变得红彤彤、光鲜鲜,可喜庆可好看了。年三十,母亲撑起大案板张罗着包水饺,父亲、我、弟弟围坐在旁边,母亲擀皮,父亲包,我和弟弟也跟着凑热闹,一家人其乐融融。晚饭时间,饺子下出来了,屋外的鞭炮声已响作一片,震耳欲聋,夜空中炸开一朵朵烟花,璀璨绚烂,人们用这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庆祝一年的好收成。窗外的鞭炮声几乎能持续到凌晨,东家刚放完一挂,西家又点上了一挂,噼里啪啦的声响将要落地,远处又一阵一阵传来了,方圆几里地的村子,都能听得见。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人们在鞭炮声中企盼新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清晨,天空还黑着,在大人的催促下睁开惺忪睡眼,穿上新衣服给村里的长辈拜年。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晨曦中走家串户,在供桌前磕头拜年,主家上前扶起,大家互相说着新年祝福的话。对于女孩子,当地风俗是不能跟着大人挨户拜年的,但爱凑热闹的我,总是偷偷跟在母亲后,见到了拜年的隆重仪式,也在幼小的心里印上了年俗的印记。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有的人家亲戚多,因贪恋亲戚家的饭菜,一天走一家,一走能走十多天,把年过得长长远远、欢欢喜喜。

后来,我们全家搬离了村子,离开故土、离开老家,对于年幼的我和弟弟讲,感觉从此就失去了美好的童年一样,没有了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没有了在家里时的那种疯耍,更没有了在老家过年的热闹气氛,曾经的一切都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尘封在幼小的心里。外面的世界再好,比不过心中的那片故土,那家乡的缕缕眷恋,常常萦绕心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过年才能盼到的好吃的、好穿的,随时都可以拥有,年的物质感不再强了,过年的情结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我的老家历经几十年发展,如今家家户户都已经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幸福现代的生活。旧村拆迁了,随着老宅老院一起消失的,还有很多旧风俗,再也寻不见了踪影,逐步被时代所遗忘。依然是那片故土,但却感觉越来越陌生。眼下,又到年了,那些年的年味儿又飘进了我的脑海里……

编辑|安默

作者简介

朱燕:山东高唐人,基层政府公务员。闲暇写有小文,喜欢在文字里放飞思想。作品散见于各级网络平台及报媒刊物。

槐树街

素酒一杯琴声远,江湖几度风雷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