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淮安 陈文】原创//​汉墓深处有祖陵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1-02-02


   2019第187期    

   总第802期   

汉墓深处有祖陵

古镇盛开着合欢花,从一湾湾荷塘的玉朵里,吹出了小城的幽静与典雅。古城顺河流淌,枕河而居。莽莽苍苍的稻田、村庄穿梭在合欢花盛开的藕塘,暖风吹草动,石桥弯荷囊,百日红、夹竹桃、广玉兰绽放着初夏,一条东西走向的洪泽湖大堤与古镇相拥而眠,沉醉了夕阳西下的尧乡。

长堤湾湾伸向远方,方圆百里流淌着洪泽湖的霞光。从洪泽蔣坝三河闸泄洪的声音,自白茫茫的西入口节点飞来,路接“入江水道博物馆”,淙淙着灌入三河……远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茫茫,天灰蒙蒙的,隔岸横浮着一带朦朦胧胧的树影,倒映在白银盘一叠的汪洋里。影影绰绰的树林荫蔽着古城数百年的孤独、沧桑与旧唱。白蝶绕着的洪泽湖湖底,就沉下了一个“泗州城”的繁华与情殇。

相传自河南、安徽直下的淮河,最后流到洪泽与盱眙交界的一汪洋大波~洪泽湖。途经盱眙的“老子山”,缓缓灌入三河,这淮河入江水道第三条泄洪道。山势绵绵不断着盱眙,淮河从皑皑白荷的龙虾城走过,流淌过一个百年前的传说。顺着山坡,走进密林深处,渐渐地露出了一地的石人、石马、石麒麟、石华表,还缓缓地现出一地的谯阁残角……偌大的湖滩一眼望不到边,静静地躺下了“明祖陵”。它在洪泽湖西岸百年埋藏着掖着的故事,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三代人的衣冠冢,这里掩埋着朱元璋的祖父。湖畔幽幽,蒿草丛林,远山近水无声,唯有一群波光粼粼里的水鸟翻飞着,找寻不到那一个年代久远的声音。只有那湖底的石人石马,重又溅起洪泽湖西岸的水花,似乎要扬鞭而去,向那盱眙大云山。

盱眙的大云山,二十五万平方米,幽冥怪谈的汉墓里,埋葬着诸侯王。就在盱眙马坝镇云山村的山群里,这山顶上裸露着一个凹陷的水塘,也许是尧帝龙的化身,当地山民呼之为“龙塘”。相连着洪泽湖水,一直伸向远方的“官塘红岗”,盱眙大云山是龙头,蜿蜒曲折的湖身,伸进了“官塘红岗”的丛林。

弯弯曲曲的大云山,是一条龙的化身。龙穴里隐隐约约的故事,掩饰不住一个年代久远的西汉古墓群。

诸侯王大墓三座,武器装备墓两座,车马战役墓一座,陪葬墓十三座……墓园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这在南京博物馆考古史上是罕见少有的。年代久远了,曾经的盗墓者,用弹药轰炸的豁口,至今仍醒目苍苍,烙印下了这一个西汉的君王。

也是在一个微风的初夏,在倾斜的山坡上,我们行驶在一个去盱眙的半坡上。山下相拥着河水,我们绕道着山腰,山顶是密密麻麻的丛林,还有那一座浩瀚无垠的古墓群。依稀记得,那一座座山群里,不仅仅是流淌的洪泽湖的声音 ,更多多蕴藏着的,是一代又一代自西汉墓崛起的民族风情。

这来自西汉的声音,从上游安徽淮河的涛声里,楚楚谐音,共鸣着淮河入江水道的琴音。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陈文,毕业于江海贸易,一直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工作。自幼热爱诗词歌赋,热爱习字书法,热爱绘画写生。立志用心之海容山川之脉,用目之笔览中外群书,用笔之歌讴世态炎凉,用歌之情染万木林森。平时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作文选等。《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19年5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