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下皇陵”——明祖陵记游

 淮阴语文 2023-10-22 发布于江苏



水下皇陵



明祖陵游记


        ◎骈国华


明祖陵座落于盱眙县城东北十多公里处的明陵村,距离我家老宅不足五公里。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建造的衣冠冢。十多连前,曾两次游览过。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陪同从贵阳回来探亲的两个堂妹及妹婿回乡下老家祭祖探亲,路过明祖陵,旧地重游。





走进明祖陵,二十一对石刻的文官武将、神马、麒麟分列神道两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一路走过近年来在陵园重建的南红门、中正殿、九龙壁、龙飞大道、金水桥,耳目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颇有些皇家气势。

明祖陵始建于1386年,建成于1413年,前后用了28年的时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帝乡纪略·建置》对明祖陵建造布局有详细记载,“皇城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六间;东宫具服殿六间,值房十间”,另有神厨、神库、酒房、宰牲堂、斋房等。皇城为砖结构;内城为夯土建筑,周长四里十步;外圈土城为九里三
。遗憾的是,在明祖陵建成后的第八十年(1494年),由于黄河南支夺淮入海,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终于被滔滔洪水吞没,成为一座“水下皇陵”,令人扼腕叹息。





 1963年大旱季节,明祖陵神道旁倒塌的石刻——我们当地人称之为石人石马——露出水面,得以重见天日。之后,有关部门着手筹备重建明祖陵园。

20115月,江淮一带遭遇罕见大旱,洪泽湖接近死水位,明祖陵地宫的9个拱门及拱下的横梁和甬道顶端露出了真容,虽然它们的大部分还深埋在深厚的淤泥下,但仅一个轮廓、一方格局,已令观者震撼。

当年朱元璋为何要把明祖陵建造在盱眙?据《泗洪合志》记述:泗州城(在今盱眙县境内,康熙十九年被洪水淹没)北三十里,有个杨家墩,是朱元璋的曾祖父丧葬之地。有道士曾预言:“葬此可出天子。”另有风水先生说,杨家墩近水,龙脉所在,是风水宝地。朱元璋选此建陵,重葬其高祖,以期皇运长久。说来也玄,前些年,有卫星航拍的画面显示,明祖陵处于天地双龙的“心脏”部位,“天龙”的龙头是洪泽湖,龙身是整个淮河,“地龙”则是淮河的全貌,形象生动,世人无不惊叹,它也为明祖陵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朱元璋用28年的时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祖陵。仔细思量,目的大概有三:一是光宗耀祖。二是提倡孝道。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大力提倡道孝,荐举讲孝,科举讲孝,选用官员也讲孝。他厚葬先祖,既是尽孝,也是在为国人做“孝道”的榜样。是巩固皇权的需要。道士告诉朱元璋祖父朱初一葬于杨家墩那个洼窝“后代可出天子”的话未必是真。但朱元璋要让天下人相信此事是真的,相信他是受命于天的,以此巩固皇权。

短短一个多小时,游完了祖陵全部景点,看到了一些新景象,感觉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50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