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肖之谜(十六)陆地蛟龙,人类与骏马的五千年共同进化史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2-02

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是部粗疏的小说,但事实上它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在蛇盘山鹰愁涧里,唐僧师徒收了小白龙。但这时它还是匹光身马,不好骑乘。这时,观音好心地派来了落伽山神,送上了与小白龙相配的鞍辔,这才方便了唐僧乘坐。可是有一点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没有给小白龙钉上蹄铁。这是作者的疏忽吗?

白马还有重意思是代表佛教,因为白马驮经。

这个问题在《清稗类钞》中找到了答案:

凡内陆马,必钉铁掌以护趾甲。甘肃多平野,马仅钉前二蹄,而不必钉后蹄,以前蹄步重而后蹄轻,盖马种愈西,趾甲愈坚也。青海马种,蹄甲更坚,行走草地,四蹄无伤,故无庸钉掌,而行速负重,他产鲜出其右,惟性颇猛劣,驭之宜得其法。

大体的意思就是内陆的马都要钉蹄铁,但越向西走,马种越好,就不用钉蹄铁。小白龙是龙马,也是神驹,当然不需要蹄铁。

不管如何,蹄铁的发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尽管这段时间已经模糊,地点未知。但至迟12世纪,它已经风靡世界,成为马身上的标配之一,象征着人与马之间的共存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马蹄铁

之前已经介绍了牛对人类的贡献。老牛的勤劳支撑了我们在这大地上生存,而马儿为我们打开了广阔世界的大门。

虽然世界本来就是很大的。但作为普通人类如果光依靠双脚走路,活动范围一般也就五平方公里左右。因为人的正常步速约为每小时四到五公里。而且人不可能整天走路不休息,而道路也未必平直。一般人每天走到40—50公里已经是极限。所以一个原始人一般不会离开家超过二十公里远。所以减半是还要算上回来的时间。

但猎物是不会便宜人类行事的。草原上的动物迁徙每天都要走上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而往往它们一年只会经过你的活动范围一次。如果不能跟上它们的速度,那么可能你接下来的一年都要挨饿。

当然,就算当地还有常住的野兔、野鸡可捉,但更大的范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猎获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更能养活一家老小,你所在的部族也会欣欣向荣。反之,你会更衰弱,更倒霉,部族也会消亡。

所以大部分时候,人与其他生物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人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他能养活多少人。而有限的食物让人们投入其他活动的时间有限。部族间更经常为了食物爆发战争,通过杀戮进一步控制人口。

这就是上天给人设下的限制器。让大多数人困在自己的家乡里,无缘面对更广阔的世界。就象非洲、美洲的土著人,仅仅依靠双腿捕猎。结果千万年过去,原始部落还是原始部落。就算高明的猎手敢于单挑狮子,但社会几乎没有变化。

非洲斑马

幸运的是,在亚欧大陆上的人类打破了这种限定器,原因就在于他们发现了几乎是唯一一种可以骑乘的动物——马。

马不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但是比它快的也就那么三四个,即猎豹、羚羊、野兔,可能还有狮子。动物不是你想坐就能坐的。猛兽自不必说。羚羊跑得快的原因是在于它身体轻。至于野兔.....还是算了。

体重就是条门坎。因为背人的至少应该比人重吧?而且至少要重上一倍,否则跑起来岂不头重脚轻?这样还没人重的猎豹、羚羊纷纷下岗。南美的草泥马也不行,它最重的也不过230公斤,最高时速就60公里,也就适合小孩。

网红“草泥马”,其实本名羊驼

驯化也是很关键的。各种动物的脾气不同。就象非洲的斑马,虽然是马的近亲,但被驯化了一百年都还是不听指挥,爱乱咬人,无奈放弃。老牛是驯化成功的典型,但它的速度无奈每小时最快只有40公里。这样,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左右,体重为300到400公斤的马儿成为了最优解。

相对而言,马是一种温顺的动物。《易经》中坤卦的卦辞就是:“元亨,利牝马之贞。”意指马合群的特性。母马总跟随着公马,繁衍出庞大的马群。一般只要降服了头马,其他马儿也会乖乖听话。

于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驯服的家马已经在中亚大草原上出现,人们开始骑上马儿,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马匹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能力。据研究,一个徒步的牧人只能管理150-200头羊,而如果他骑马的话,可以管理500头羊,而两个骑马人合作的话,可能管理2000头羊。这是几何级数的增加,意味着人类可以用更少的力气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

但是人与马的共生关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同人类一样,马儿也渴望自由,它们才不愿意成为人类的胯下之臣呢。特别是公马,脾气暴躁,力大无穷,哪怕虎豹都敢之一斗,决不受任何拘束。

就算是经过驯化,公马也是危险的。因为作为雄性动物,它有着极强的繁殖欲望,就是见到美人不要命。到了发情期,哪怕是马主也控制不了它。难怪正南方的午位给了马。正是公马的特征:性如烈火,危险强大。

马群

而母马呢?温顺倒是温顺,就是力气不够大,跑得不够快,而且还要生小马驹。好像也不适合用来干苦力活。

于是就有了个黑暗的秘密。为了保证公马能够听从指挥,人类祭起了闪亮的小刀。

当然,也可能开始不闪亮,毕竟上古的金属很珍贵。但因纽特人对付驯鹿的方式可以提供个思路。

他们用自己的牙齿把驯鹿的蛋咬下来。

真是让人胯下一紧。虽然我们不知道上古的马儿是否受了这种待遇。但我们知道,后来这种小手术被用到了我们人类自己身上,制造出大量非男非女的人。

马丧失雄性尊严后,人类终于可以坐上马背,但随即发现,并不完美,因为缺少马具。

首先发展起来的是辔头和嚼环,靠刺激马嘴角的痛处来控制马的行动。而且出于保护马背,也是为了让人坐得更舒服的原因,有了最原始的马鞍,也就是一块软布。但这时马只能说是人的一种基本代步工具。先秦也有骑兵,但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侦察或快速投放战场,即骑马赶到指定地点,再下马作战。而实际上,马儿跑短途可以,但长途的话就未必比得过人类。因为长跑是人类最强本事之一。马儿一般跑一小时就要休息半小时,人类却能连续不断奔跑。所以当时马的作用也只是节省人的体力。

但是大概就在中国夏朝初年,人类开始了与马儿合作的第一次升级,也就是让马来拉车。因为人站在车上要比骑马舒服一些。马儿拉车也比让人直接骑在背上省力。更重要的是,车上可以放很多东西,如猎物、箭支、长矛、盾牌这些。于是战车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它就是古代的坦克,在战场上纵横开无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就是看它有多少战车。一辆战车就叫“”,其实这个字形多少保留了马拉车的模样。周天子号“万乘”,诸侯号“千乘”,大夫号“百乘”。一般老百姓,家里有一乘车都不错了。因为一乘车的标配就是四匹马。所以有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其实指的不是马,而是车。而马,就是这车的动力,后世因此有了“马力”这个词。

秦代铜马车

因此,先秦人不但重视车,还重视马,为了形容不同的马,于是人们发明了“驹、骝、骊、骐、骥”等字。但是在中原人玩战车的时候,北方草原的游牧民将人马融合推到了第二阶段。

其实草原民逐水草而居,尚处原始社会,是没有那个技术实力来发展车辆的。但他们与马儿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有着比中原人更浓厚的感情。长期的马背生活也让他们的身体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大腿内侧几乎没有肥肉——他们需要用力夹马以防止自己跌落。这种姿式后来演变成武术的基本动作:马步。

在西周时代,灵活的草原骑兵已经给周天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在春秋战国之交,马鞍有了第一次升级,具有了基本的框架,两头高,中间低,不光是方便了人的骑乘,还可以悬挂马胸甲给马以基本的防护。在马背上,坐得更稳的牧人们空出了双手练就了高超的箭术,这让他们战斗力迅速提升。哪怕是从中原得不到足够的金属。他们也会用植物作箭杆,粘合骨片成弓,开始了骑射作战。

这样,骑兵的战斗力“铮铮铮”上升,这也被中原人所注意到。于是聪明的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运动,大力发展自己的骑兵,让赵国成为一方强国。战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中原的马匹更适合于拉车,而不是骑乘。至于骑射的老师草原民,他们的问题不在于马匹,而是他们的政治制度尚处在原始社会。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鲜少对外产生威胁。

但是在秦朝初年,当中国再次统一的时候。草原民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这就是大匈奴王国。这个国家雄霸了亚洲大陆的北方,同时对东、南、西三面产生了威胁。在西方,被他们挤占空间的森林民西迁,影响了欧洲的历史。在南方,被击败的月氏部落进入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贵霜帝国。

匈奴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而在东方,面对前来掠夺的匈奴骑兵,亲生的汉帝国奋起反击。从汉高祖到汉武帝都在力求破解游牧民威胁的高招。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就是养马。马在敌人手中是侵略的利器,在我们自己手中却可以保家卫国。在汉武帝时,中原人已经建立了三十六个官方马场。数以万计的骏马被精心照顾。汉政府甚至颁发规定:家有一马,三人免役。这样,马匹几乎成为汉人家家必备。不仅如此,汉武帝还通过各种手段,向外国引进先进马种。正如之前所说的,好马出自西方。汉武帝则称西域马为“天马”,为了得到它,汉帝国不惜和乌孙国和亲,发动了对大宛国的战争。为了改进马的体质,甚至从西域引进了苜蓿这种植物。最终,大汉朝的马匹质量得到提升,中国人甚至称八尺长的马为“龙”。

除了改良中国的马种之外,汉朝还提升了战术。这一关键在于发挥马匹的短途优势即突击战术。采用针对敌方首脑进攻的方式以获取更有效的杀伤。其实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是楚霸王项羽。凭借突击战术他打下了千古赫赫威名。而在汉朝重新拾起这一战法的则是卫青和霍去病。在双英联手之下,汉军打通了丝绸之路,广阔的西域从此与汉地有了血脉联系。

在汉朝对匈奴的战斗中,马儿付出了巨大牺牲,著名的“漠北之战”,马匹死亡数以万计。以至于大汉帝国很久都不能恢复元气。为了簒取更多的财富养马打匈奴,汉武帝绞尽脑汁,开创了盐铁专卖的经济制度,成为中国后来数千年的国家财政来源。

得益于汉朝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更多的良马进入中原,如著名的赤兔、绝影、紫骍等等,英雄骑上名马,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但是与之同时,匈奴的衰弱却导致了新的草原民的崛起。在西晋时期,他们的战斗力也有了质的提高。此时的鲜卑骑兵已经给晋军造成了压倒性威胁。在“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一度取得胜利。他甚至击败了朝廷的征伐大军,俘虏了晋惠帝,可谓这位当时中原的最强者。但在鲜卑骑兵对他开始进攻后,很快就撑不住了。在几番阻击都被轻易击败后,司马颖不得不狼狈逃亡。鲜卑骑兵摧毁了他的根据地邺城。中原走向混乱,进入了五胡乱华时代。

赤兔马是关羽的标配

鲜卑人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军事学家众说纷纭。因为在这之前中原军队普遍对游牧民族军队有压制作用。汉代“一汉抵三胡”,三国也是吊打四方蛮夷。为何仅仅几十年过去就成了草原军队以少胜多呢?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也是马镫的出现时期。原来在汉朝骑马人的双脚还是悬空的。这对武艺有更大的要求。就是这样,骑士们还经常在战斗中坠马。但这时马镫出现了。开始只有单马镫,这是为了确保人上马的方便。很快就进化到了双马镫,马鞍也有所升级。这样使马的负担更轻,人在马身上更稳,驾驭马的难度更低。于是骑兵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重骑兵成为了战场的主角。北朝百保甲骑,大唐天策玄甲兵,征战天下,铁蹄踏破山河。而后从东到西,无数骑士成为了传奇。马镫是不亚于火药的伟大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改变世界的马镫

中世纪后,人与马的交流依然在继续,马儿被人类加以更多的改造。蹄铁就是这时的产物。但中国的马政却陷入了停滞。这是因为在同少数民族的竞争中,中原人丧失了北方的良好草场。没有能够让马儿随意驰骋的空间。这样,以前从国外进口的各种良马,包括著名的汗血宝马也发生了退化。有些人利欲熏心,企图在马身上牟利,借以盘剥百姓。又因为儒学思想的盛行,一些先进的选种方法因为“伦理”方面的问题被放弃。这些行为造成了恶性后果,中原军队的战斗力伴随着马匹质量的下降而下降。以至于金、元、清,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凭借自己的骑兵优势先后入侵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在中国骑兵衰落的同时,西方国家的马政却在高歌猛进的发展。无论英国、法国还是俄罗斯,都通过引进东方的优秀马匹以及科学的培育方法,养殖出了更健壮,跑得更快的马匹。这些马儿在军事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世界最好的马匹也还是来自西方。所谓“大洋马”是也。现在拍摄《三国》都嫌中国的本土马个头矮了,非要从外国进口昂贵的洋马才能彰显英雄气概。

西方国家能够征服美洲也有马儿的一部份功劳,这至使很多马匹被放养在北美大草原上,印第安人也很快学会了与马相处。然而他们的起步已经比其他人类晚了四千多年,所以注定失败。

马儿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二战。当时的德国虽然号称“机械化”,依然有大量的军马。日本在开放国门之前,因为马小人矮,曾被讥讽为“猴子骑驴”,但很快他们也通过引进优良马种,培育出“东洋大马”,服务于他们对中国的侵略,对我们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日本人为改良马种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据说甚至用中国老百姓的肉喂马

马儿已经与人类的相伴了五千年,这也正是我们相信自己国家历史的长度。历数中间过程,全世界都大致国运强,马政也强,军事领先。国家衰弱,马匹也退化,军事落后。可见,马几乎主宰了古代国家的军事强弱,它们是真正的战争之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也曾经有大量的军马。无数人辛勤劳动,培育出大量属于中国的优秀马种。但时至今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马儿开始退出军事舞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游乐项目,甚至提供肉类。然而算上来,人们让它们退役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十年,相比骏马的千年战史简直不值一提。因此说不定什么时候马儿还会重返战场呢。

人如虎,马如龙,金戈铁马的时代未必就告别了我们。也许马儿会在未来被发现新的用途,也许它们会进入博物馆,但肯定还有有一些人会永远把马当做最好的朋友,人与马的共同进化依然在持续。

最近发明的新型马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