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守望着岁月的老屋

 冬歌文苑 2021-02-03

守望着岁月的老屋

戊戌年暮春,我和老伴回到故乡桐城。

到乡下一个亲戚家做客的那天,我陪老伴特地去她的老家看了看,已经多年没有回去过,亲切和唏嘘之感夹杂而生。

老伴的老家在新渡镇柏年村张濠。起这样一个地名,是因为这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东、西、北边被宽约十米左右的小濠环绕,南边是一口大塘,住的都是张姓人家。进出村庄有东南角和西北角两个隔断濠水的土埂,东南角的土埂要比西北角的宽阔坚硬。

老伴老家的房子在水塘的北侧。最老的两间正屋和两披,还是她父母亲辛勤建造的,土基为墙,小瓦盖顶,正屋有个简易小楼,存放一些不常用的物品。内弟成家后,在老屋前建了两间混疑土结构平顶房。老屋和新房之间是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小院子,水泥地面,靠西边围墙处栽种了几棵果树和花卉盆景。

这一天,我们习惯性地由西北角这个土埂走进村庄。村庄里静悄悄,人们大多到镇上或县城购置了房子。我们站在老屋后门仔细观察一巡后,穿过村庄中心和两条里弄,从东南角土埂走到原来的生产队稻场,欣喜地看到了翠云姐姐和胜祥弟媳,几个人像开了闸门的流水一样,滔滔不绝地聊了好一会。还得要去老屋前面看看,我们从濠埂往回走。举目一望,猛然楞住了神,停下了脚步。原来村庄这么美!蓝天白云下,绿树掩映中,房屋隐隐约约,空间静静谧谧。是离开太久而生情?不!不完全是,是村庄确实变美了。濠水虽然不再清沏如故,水塘里已经萍草连片,但是,几户人家新盖的房屋散发着新农村气息,鲜活的绿色更是让古老的村庄显得娇美和年轻。

来到老屋正门前,只见为我们照看房屋的海哥给大门口砌上了半人多高的砖墙,因海哥当天外出我们也拿不到钥匙进去看一看。大门安在内弟新盖的混构房东侧,看老瓦房是一眼平视过去,看混构房可得仰起脑袋。房前的树木郁郁葱葱,挺拔茂盛,为老屋遮挡着风雨雷暴,相伴着春夏秋冬。

转悠着,察看着,交谈着,一件件往事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一个个回忆让我如饮佳酿甘醇。

 忘不了,这里曾经是我喜结良缘的幸福家园。

那是四十二年前的初春,在父母亲的张罗下,我从部队休假回到老家,与现在的老伴见面后开始谈恋爱。那一天,我由父亲带领上门提亲,第一次来到张濠,来到恋人的家。准岳父岳母热情接待我们,村里人一拨拨挤进门窥视我这个“当兵的”和“未来新姑爷”,把个小村庄搞得热腾腾喜盈盈。

最隆重而又让我紧张的时刻是恋人的舅舅往主位一坐,与我对视和闲聊起来。我听说过老家有这个传统习俗,但凡紧要大事,舅爹爹发话就是板上钉钉。现在轮到自己,好似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因为前几天我在老家镇上第一次见到准老丈人,犹如冰雪流到肚皮上——凉了半截,担心身材高挑的老人家能看上只勉强够得着肩膀的准女婿吗?让我惊喜的是他老人家打心眼里喜欢上了我。今天的“三堂会审”将是决定我姻缘大事的最后一关。感谢舅舅仁慈和慧眼,我这个准外甥女婿获得满意的认可。连续两顿丰宴酒酣,晚上我留宿在张濠,一觉睡到旭日东升。

忘不了,这里曾经是童趣欢欢、书声朗朗的儿童乐园。

我的第一个孩子在这里度过欢快的幼年,整天与村里的娃娃们嬉戏打闹,弄得灰头土脸蛮开心。出门就要外婆背,胡言“外婆背我就不死,不背马上就要死”。饭菜总是别人家的香,逼得外婆装好饭菜偷偷溜出后门,转一圈回来说是谁谁家的,她立马吃得小嘴油亮亮。第二个孩子出生在这里,树根下埋着他的胞衣罐。他们在这里,夏天由大人牵着手,赤脚䠀到濠沟里,任凭小鱼叼喙小脚痒痒的又叫又闹;冬日喜降瑞雪,他们钻出火桶丢下火团,冲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得汗涔涔。

内弟夫妇俩都是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盖好两间水泥平房后,在亲友和村民的要求下,他们把一间建成“校外课堂”,置办了课桌,购买了打印机,自己编写和打印辅导资料,认真辅导孩子学习。琅琅的读书声,从老屋传出,在空间回荡,为这个较为封闭沉静的小村庄平添了几分生机,劳作疲累的人们似乎在耳闻欣赏中又来了气力和精神。

忘不了,这里曾经是亲情浓于水,远亲如近邻的欢快天地。

我的岳父向来豪爽、好客,人们用“菩萨心肠”赞美他的善良和温情。受苦受累的是我岳母,无奈之下只得唠叨,岳父的那几个工资钱都是“烧”光了、“喝”光了(意即抽烟、喝酒喝茶花光了)。只要岳父一回家,家里就是“高朋满座”,村里的人这个前脚走那个后脚进,喝茶聊天,抽烟拉呱,碰到酒席还要被岳父拽上桌喝几杯。可以午席喝到夕阳西下,可以杯酒言欢到鸡鸣。有一次正吃饭时,一个乞丐靠上门框,岳父硬是把他拉着一起坐在灶台边喝酒,感动得乞丐热泪盈眶连声谢恩。

我岳母共有一个兄弟五个姐妹,到我爱人这一辈聚起来就是几大桌。大家常来常往,热热闹闹。我岳母总是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家住南京的二表哥最喜欢来三姨妈家,一是无拘无束,二是过足“钓鱼瘾”。我曾因探亲回老家碰到过几次,相陪甚欢,收获颇丰。

我每次探亲休假或出差路过老家,只要碰上内弟闲暇时间,他都会叫来同事或朋友,小桌子往院子里一摆,几个人精神亢奋地学起了“54号文件”。夏季的晚上,一家人在小院子里纳凉聊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岁月匆匆,思绪纷纷。亲戚催回的电话惊醒了我,我再次注目凝望着老房子,心中不由得感叹:两代人的奋斗,两代人的成果,如此相依相偎,如此和谐一体。虽然它们已成为空巢,但它们珍藏着故事,传承着历史,守望着岁月,激励着后人。

张濠,我们永远忘不了对你的思念!

老屋,你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摄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品刚,安徽桐城人,军旅生涯二十六年,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