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心灵深处的记忆

 冬歌文苑 2021-02-03

心灵深处的记忆

——陪母亲看病住院小记

天涯芳草||广东 

进入冬天,逼近年关,天气变冷,很多老年人因老人病发作寻医住院。也就是在今年十二月中旬,母亲因左脚膝骨关节疼痛复发、神志不清我陪她去看病住院。幸好母亲经过八天的住院治疗终于出院了。出院后,陪母亲治病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所感不时在脑海里浮现,我把其形成文字,写在记忆的仓库里。

记得母亲左脚膝骨关节痛起于2015年底,当时双脚肥肿不能走路,我把她送到县级医院外科(骨科)住院治疗。医生诊断为关节炎,经过7天的打针消肿,母亲的脚有所好转,但尚未彻底好愈,逼于年关临近,无得己母亲出院了。出院时医生给她开了很多医治关节炎的中成药回家服用。春节过后,也许是天气渐渐回暖,母亲的脚也不痛了。在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母亲的脚一有痛,我就买些关节炎之类的药丸给她服用。直至今年十一月下旬,母亲说她的脚又在隐隐作痛,我认为母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是老人病医不好的。于是,我在药店买些安宫牛黄丸、大活洛丸、壮骨关节丸给她服用,观察病情是否好转。但十来天过去了都不见母亲的脚好转,甚至痛得比原来更重。我去看望母亲时,她要我携她去给医生打针。为了治好母亲的脚痛病,我用轮椅推她到村委会医疗所看医生。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所一般不接受老年病人和重症病人。鉴于医生是我的学生,加上我的有求,无奈之下医生才接收下来。医生问母亲的病情时,我说前两年住院检查医生说是关节炎。因为医疗所没有仪器检查,医生就凭我所说当作关节炎连续输了4天消炎液。满以为母亲的脚好了,第五天就停了输液。然而到了第六天母亲的脚痛得更加厉害,我又一次把母亲推进医疗所。医生不作丝亳考虑又重复了上次的用药。当第一瓶针水仅输了一半时,母亲在轮骑上左挪右动,似乎是天冷输液造成的,于是我叫医生停了滴吊,说等到天气回暖了再来。

谁知回到家后母亲总是坐不安不稳,胡言乱语,见到此状,我很是心惊。害怕母亲在这时候出了问题,年不好过,我与老弟尼妹商量后决定送母亲到医院治疗。小车门小,母亲臀部肥大体重,考虑到扶她上小车困难,于是我打电话叫来三轮摩托车把母亲送往医院。

到了医院,我推着母亲走向电梯,突然发现住院部的二楼有一个医生(后听说是科主任)从窗口探出头来向我招手,我觉得有点奇离,感慨现在的医院与做生意一样拉客。当我将母亲推入电梯时,同上电梯的一名中年医生见我推着病人就自作介绍,意思很明显是要我母亲给他治疗。他说像我母亲这样年纪甚至是90岁的病人他不知治好过多少,有的从县级医院治不好转过来也被他治好了。在他的诱导下,我办理母亲住入心血管内科。开始我怀疑母亲在这个科住院是否对头,脚痛病咋在心血管内科治疗,后经CT检查母亲并非关节炎病,而是因心血管不通畅造成脚痛。此时,联系母亲上次住院,我在想咋么一个病人的脚痛病,在不同科住院会检查出不同的结果。也许是把病人送到骨科,骨科医生就把病人当作骨病来医治;把病人送到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医生就把病人当作心血管病来医治。或许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是“鼓”出来的,叫医生“鼓”(方言,为猜的意思)。

母亲住的医院是一间乡镇卫生院。住院大楼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较为陈旧,心血管内科就设在住院部五楼。东西走向的住院大楼中间有一条并不宽的走道,走道两旁为病房。母亲入院时,我发现住院的病人不多,放在走道里的临时床位也空着。医生将母亲安排在508房。508房靠近医护办公室有3个床位,母亲住22床临走道;中间为23床住的是女性老年病人;北边的24床住着男性中年病人。交谈中得知23床的病人来自东部乡镇,为脑溢血后遗症发作,头痛难受,她的儿子、媳妇挺孝顺,轮流看守。24床的病人50出头,无子无嬬,他的尼兄雇请外人照顾。被雇请的护工是一个60出头的男人。护工告诉我,24床的病人一共三兄弟,头顶两个尼兄,他排第三,也是最后的一个,父母早己去世,入院10多天卧床不起,病情很重,不能进食,也说不出话,双眼紧锁,只有心脏微微的跳动,完全靠输液维持生命,要不早就死了。据说他的两个尼兄早就想他死了。原因在于他是个反骨子,父母在世时经常受到打骂,不给父母饭吃,曾经讨过两个老婆都先后一一离他而去,现在他变成了无子无孺的单身汉。其不孝行为,尼兄们很是气愤,恨不得他快些死。一旦死了两个尼兄就出钱雇人将其丢进火坑,免得留在世上害人。看到他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的样子,不胜让人感到心酸。这件事告诉人们,生为人子,要孝顺父母,否则日后死无人认尸。

在医院我还见到一个80多岁的病人,她生有一女四男,女儿为老大,老伴早己离她而去。俗语说,生子防老,但她的四个儿子都没孝心,在承担照顾母亲的问题上,你推给我,我推给你,僵持不下,村委会干部多次出面协调不了,这次其母亲生命垂危万无得已住进医院,他们兄弟四人都不肯照顾竟在医院里打起架来,医院旁观者都背地里指责他们的不孝行为,连自已的母亲都不要,很自然照顾母亲的责任就推到其大姐丽姐身上。丽姐含泪告诉我,说她在医院伺候母亲,连饭都没有人来换她回去吃。住院十来天,他们的母亲走了,然而子不孝的行为不但受到了社会的遣责,而且也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人世间,父母养大我们不容易。父母为了我们辛苦一辈子,到头来却没个子女在病床前照顾,那有多伤心啊!所以,赡养父母是一种责任,为人子女者切不可丟掉这个责任,别“子欲养而亲不在”,凡事都应好好把握,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后悔。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天涯芳草,实名唐赵芳, 广东省徐闻县人。大学本科毕业,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文学》《青海湖》《西部散文选刊》《作家报》《作家世界》《西南当代作家》等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比赛多次获一二等奖、金奖银奖。出版论著《改革与发展研究》、游记《一路风吟》、散文评论集《芳草闲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